2008年8月24日 星期日

國恥?





在十六天之後,奧運也落幕了。其實我比較關注的比賽就只有棒球賽而已。



而因為腳傷退賽的劉翔被新聞媒體拿來與負傷上場的蘇麗文大作文章比較了一番。



這幾天看電視新聞,記者有段話讓我很驚訝。「......由此看來,劉翔與蘇麗文兩人誰比較能夠代表奧運精神,可以說是高下立判。」



前幾天的蘋果日報做的民調顯示,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民眾認為劉翔應該負傷上場才是。



看完之後,讓我實在很不能認同,為什麼人們會覺得讓受傷的運動員上場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是因為灑狗血偶像劇看太多?還是熱血運動漫畫誤導?難道沒人在乎運動員的選手生命只在乎他能否為國爭取榮譽?原來運動員只是富娛樂性的廉價小丑啊?



假設劉翔在奧運後就要退休,那麼或許會選擇放手一搏,但若是他還打算延續選手的生涯,那麼退賽是再合理也不過的解釋,小不忍則亂大謀,眼光放長遠點才是。



而蘇麗文的這種壯士斷腕的決心我們也可以體會,就像灌籃高手中櫻木花道在對上山王工業的比賽上說到:「我只有現在啊。」失去這次的機會,誰能斷定還有下次呢?我也想起在電影奔騰年代中,那名腿斷掉的騎師堅持要騎上海餅乾出賽一樣,企業家的妻子就對醫師這麼說:「讓一個男人斷腿,勝過於傷他的心。」



蘇麗文固然令人敬佩,但是劉翔所為絕對才是正確的選擇,我不認為所謂的奧運精神是由媒體所定義的那麼簡單。知所進退有時候比慷慨赴義要有著更大的勇氣。文天祥的故事流傳千古,我倒認為越王勾賤那種臥薪嚐膽的精神更難能可貴。



光榮的死去很容易屈辱的活著才困難。難道我們可以斷定,四年後劉翔不會再收復回他的失土?



我深刻覺得,有這種無知的群眾、只懂得煽動的媒體以及只在乎獎牌的政府才是最大的國恥。(同理看待今年中華棒球隊在奧運的表現亦如是。)



附帶一提:在2005年中華職棒的冠軍戰,是由誠泰出戰統一,當時誠泰總教練郭泰源帶領的三巨投林英傑、林恩宇跟許竹見的聲勢如日中天,但面對兵多將廣的統一獅仍顯得弱勢,欠缺穩定的中繼投手與打擊不佳是主要敗因。我還記得第一場比賽林恩宇投到八局,在比數持平的局面下林英傑上場救援吞下敗投;第二場許竹見先發林英傑救援投出再見暴投吞敗;第三場由楊騏嘉先發吞敗;第四場林英傑休息兩天之後再度先發,氣力放盡仍吞下敗投。雖然林英傑在這四場比賽吞下三敗,卻因拼戰精神獲得冠軍系列賽的最佳球員。



當時林英傑的精神獲得所有球迷的尊重,但平心而論這是非常不智的舉動,他的手臂也因此付出了慘痛代價,至今仍沒能恢復全盛時期的身手。我認為當時的總教練郭泰源要負上最大的責任,他解釋林英傑請纓上陣的精神讓他動容所以讓他上場,這種過度熱血短視近利的作為真的讓我很不以為然,總教練的職責不就是了解球員的狀況作出最理性的調度嗎?又怎麼可以意氣用事的憑熱血兩字就放任球員犧牲自己的選手生命?

2008年8月16日 星期六

最爛的故事





常常想要言之有物,所以往往寫了又臭又長連自己都覺得不好看的文章出來,真是愧對看過我blog的人...



我很喜歡看小說漫畫這種有劇情的書籍,對於什麼衝破人生的冰河還是激勵高手一向是敬謝不敏的。(這種書籍我覺得最大的敗筆是看過了之後好像很豁然開然但是想想根本就沒有得到什麼,硬要說的話就是樂觀積極進取啾咪!儼然跟管理學沒什麼兩樣...)



有鑒於近來的小說出版門檻越來越低,儼然就要成為無障礙空間了。所以在這邊發下牢騷講幾點國內小說故事最常見的通病。(國外作品也會有,但國內能看到的翻譯作品通常都有一定銷售量或口碑才會發行,所以比較保險點)



1.無病呻吟,不曉得整個在憂鬱什麼。讀者花了錢買書來看是要打發時間消遣的,可不是當心理醫生來治療這些病患啊,很多作者沒有本事寫出引人入勝的劇情,搞笑也完全失敗(註),只好讓裡面的人物都有著悲傷的過去,然後從頭到尾都在裝憂鬱,好讓書看起來有點內容,但是理由幾乎都不脫前男女朋友劈腿死掉、親人死掉等等的老梗。要看這個我去看民視就好啦,聲光效果俱佳又有娛樂性,偶爾還會辦演員見面會多開心。更有甚者是整本書看完了還是不知道人物是為什麼憂鬱,喔,原來是作者忘記寫進去了哭哭。



此類應用在不少國片也是屢試不爽,以最遙遠的距離為代表。



(註)我看過最噴飯的搞笑橋段是出自裝憂鬱非常之弱的敷米漿,他那本你轉身我下樓裡面主角說的:「木村拓哉?我還木村盆栽勒。」而沒想到女主角竟然能被逗得笑出來......



2.說好聽是旁徵博引巨細靡遺,難聽點是東拼西湊不知所謂。很多故事在劇情中會穿插音樂或是電影書籍等內容,或裡面人物使用些比較高檔的東西,說白點我覺得好像在強調作者的品味高雅見識不凡這樣。啊為什麼不挑悅氏礦泉水,還得特地買沛綠雅來喝?不然就是搬出什麼幾大莊園產出的紅酒,給我們這些下里巴人的讀者看也不加以註解、對於劇情完全沒有幫助只是畫蛇添足。而說到音樂跟書籍更強大了,硬是找了爵士樂或是西洋老歌寫在書中好讓讀者增廣見聞,還得很大方的引用一段歌詞來套用在人物間的關係。更爛的作者想不到怎麼將電影音樂穿插進來就直接讓人物問了:「你看過一部電影叫做......嗎?」隨後寫一段感想來充文章字數,是有這麼缺稿費嗎?特地看你的影評幹什麼?話說我多麼希望哪天可以看到引用甜蜜蜜跟一翦梅的作品啊。



有深度的作家會使用比較有深度的歌曲來營造情境,沒有深度的作家還這樣就無恥了,通俗也有通俗的好處啊。像九把刀在殺手系列裡面有篇用上張學友的藍雨,我就真的覺得很棒,在閱讀的當下彷彿真的聽到歌曲一般。



3.故事經營得太差,整本看起來像是在演內心戲。之前在書局打發時間,就無聊拿起好像很紅的橘子的書來看,登時就在心裡浮出這句話。或許有些作者是有那個內容的,但卻沒有把它好好整理寫下來的文筆,劇情很簡單卻可以寫得相當複雜好像在看紅樓夢一樣。文章要怎麼寫當然是作者的權利,但要出書的話,不是以讓讀者看了喜歡明瞭為前提嗎?(因為這樣才會大賣才會賺錢啊。)整理都不整理一下,這樣跟小S的懷孕日記、還有網路上千千萬萬的BLOG文章有什麼兩樣?



其實自己也沒什麼內容,所以寫得應該也有所缺失。可能有哪些作者被誤解了也不一定,反正這是現在我的想法。



最後再回來看看開頭所寫的,果然又是一篇乏味的文章......

2008年8月11日 星期一

孟達與曹蘭





我是個很不會說笑話的人,只是常愛胡說八道。會說笑話的人懂得察言觀色、帶動氣氛,像我這種廢柴往往只能把場面搞冷而已。偶爾誤打誤撞逗得人發笑,但更多時候卻只是引人白眼。



所以看吧,這標題本來我是想打豁達與超然的,唉。



前些日子看到一個學弟寫的一篇文章,引用愛默森(對不起我自招不知道他是誰)的一段話:「一個人不應當將他心境的寧靜寄託在外界的事物上,應當盡可能把韁繩握在自己手裡,不容許自己輕易感到喜悅或悲傷的極端感情。」他認為這是至理名言,希望自己也能這麼超然。



當然了,我的確贊同也認為這種想法十分了不起。但個人實在無法做到,頂多只能豁達一些。



豁達跟超然有什麼不同?我想到的說法是:交通違規被開了罰單,雖然不開心但也能夠釋懷而不惦記於懷;騎車摔倒受了傷車也得修理,慶幸自己人還平安、花錢消災;聯考考不好雖然沮喪卻仍樂觀準備重考或入學好好加油。事物能動搖個人的心情但個人卻能夠一笑置之,我稱之為豁達。



超然簡單了當的說就是:人死了沒關係,塵歸塵土歸土;考試算什麼根本就不想在意乾脆不要去考所以被退學也沒有所謂;錢掉了沒關係總會有人花掉,不花也不會怎樣,只要我吃飽喝足就好了,喔其實吃不飽也沒關係,就算死了也不要緊唷揪咪。



我不喜歡做個清高的隱士,也不願當個悟道的和尚。事情還是要帶有點感情看待才有趣,我這樣想。



我欣賞詩人懷春傷秋的感性、喜歡民飢己飢的胸襟、我也覺得黛玉葬花很有一番風韻。近來正閱讀著行俠仗義大快人心的碧血劍。我打從心底想當個會關心油價走勢,省吃儉用買喜歡的東西的死老百姓。



沒有人了解以及不求任何人了解有多麼無聊?孤芳自賞最為無趣(當然超然的人不覺得)、就連天下無敵的獨孤求敗到死也希冀有人能打敗他(當然超然的人也不以為然)。



超然的人不在乎富貴功名不屑兒女情長超脫勝負生死,幸好大多的人都是肉做的心會空虛寂寞覺得冷,所以世界也才不致滅亡或無聊至極。



C'est La Vie 是最被泛用的一句法文,我喜歡的女星梁詠琪(雖然她已經三十幾歲了)也曾唱過以此句為名的歌曲,每次聽過或想起心情總會輕鬆許多。



悅耳的音樂、美味的佳餚、精采的球賽、漂亮的女星、迷人的風景名勝以及零零總總我喜愛的許多,終其一生我都享受不完,哪有時間去在意不愉快的事物呢?過去的事情,當然以總是千山萬水、總是回不來的秋了這等荒誕的理由一笑置之。



也就是這個樣子。

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

Travis in Taiwan





100分鐘的表演,也是100分的表現。



瑕不掩瑜的真實感。



直到現在,還是會想起Fran從大鼓上跳下來跪地彈奏吉它的畫面,演出時不斷顫動肢體的Andy,還有舞台燈光打起那瞬間響起的音樂、掌聲以及尖叫聲。



以前聽起來習慣也不過的歌曲,在這一刻變成全場人共有的甜美回憶。



當然眾所期待的曲子大多沒有錯過,但我個人尤其喜歡的Re-offender卻沒有出現,說來有點可惜,這首MV裡團員在舞台上打成一片實際上卻貌合神離太讓我感到有趣了。當然像是more than us、3 times and you lose、one night也都是我認為的遺珠。(難不成要他們把全部曲目都給包了啊...)



文章寫得不太好,也不是為了炫耀而分享。



下次會買更前面的票吧。

2008年8月5日 星期二

高鐵上





因為夜晚的關係,很難從窗外看出景色的變動,只能從車廂內的顯示儀標示知道已經是291km/h.



雖然逾300公里的數值在有火箭飛機的時代中已經滿足不了大眾的胃口,但以這速度貼地飛行卻能如此平穩卻令我瞠目結舌,只有在會車時會有氣流所帶起的震動。



我想在往後幾十年內,島上沒有任何車輛工具能夠快過它了吧,台北到高雄近四百公里,九十分鐘竟已經被視為當然。



車上的乘客幾乎都在看書,在看吉本芭娜娜的時候我仍然不斷想著與速度相關的課題。"機車也..."是途中最常想起的字眼。



"300公里沒什麼大不了,機車在好幾年前就辦到了。"



"鐵路是因為有專用道路才可以這麼快,但是機動性還是汽機車比較優秀。"



這些或許是拿來安慰自己的理由。



並不是要特地強調什麼,但是隔著一層玻璃所看出去的,實在太不真實。那反倒像是片螢幕,這也是我喜愛機車大於汽車的原因。



每次碰到這種事情,總是以時代在進步啊作為唯一的評語。說話也越來越像個老人了...

2008年8月1日 星期五

Team





我覺得打球的時候,眼裡還是要有隊友才可以。不然打得再好,都只是個半調子。



當然這是因為我單打打不贏人所以才會說出這種道貌岸然的話。(自己切不進去的時候只好傳給隊友、隊友打很好的時候還希望他不忘分球。還要很靠北的說這就是團隊啊顆顆!)



太陽隊是近年來我最喜歡的球隊。最喜歡的球員是Nash。我最大的遺憾就是Nash、Marion、Stat三人的組合沒能拿下總冠軍就已經拆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