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退伍倒數日



您的退伍生效日期是:2010年9月27日零時零分

今天是2010年3月27日,是您入伍的第152天

距離退伍還有184天, 也就是15893510,經過了45.0887%

及格還有50天,欠國家的總是要還的

破百還有84天,請耐心等待

什麼都是假的,平安退伍才是真的




以上是最老梗的算法,像是每天在行事曆上劃個叉一樣枯燥,但阿兵哥卻樂此不彼。



再放12次假就退伍了。(金馬外島最划算,放三次假就退伍了...)



再安全回報116次就退伍了。



再領6次薪水就退伍了。



再看26話海賊王就退伍了。



夜市人生再播130集就退伍了。



再點630名就退伍了。(有些單位可以一天點十次名,光點名就飽了...)



再吃378次噁心的伙食就退伍了。



再剪12次頭毛就退伍了。



再背2次值星就退伍了



再送走33個義務役學長就輪到我退伍了。



再洗12次迷彩服就退伍了。



再擦26次皮鞋就退伍了。



再44次基本教練就退伍了。



再摺126次棉被就退伍了。



再在火車上睡65小時就退伍了。



......總是要想盡各種讓自己感覺時間過比較快的算法去度過...我會再想想的......



明天要收假了,大家下次見。

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卡片別儲值太多錢





照片跟內文完全沒有關係,若要扯上邊的話就是寫文章的人跟照片裡面的動物都是畜牲~



許多人都有使用儲值卡片的習慣,像台北高雄兩地區的人可能都有悠遊卡或是易卡通、常常搭電車通勤的人也有加值的磁卡、7-11的忠實顧客也最喜歡利用i-cash消費可以賺點數跟優惠。



這些卡片在使用上都相當便利,可以省去不少找零的時間,但我覺得這無形中也讓人們更不在乎錢了。



就像許多卡奴之所以變成卡奴,就是因為他們對看不見的實際損失感覺不痛不癢,在爆了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花了這麼多錢,雖然以上這些卡片不會讓你變成卡奴,但也有機會讓錢不知不覺就花掉了,而以7-11的i-cash為最。



悠遊卡裡面儲值的錢跟卡片本身都還可以換回現金,但是i-cash是空卡片本身就要100元,而且一旦把錢存進去,就只能在7-11裡面消費,並且不能拿來抵7-11的代收繳費等等,所以卡片裡面一旦有了錢,總會讓人有"反正早晚都要花掉,不如現在買一買吧。"的心態,配合上消費買多少錢就可以集點數換贈品,吸金的功力堪稱一絕。(而有些如星巴克、ColdStone買一送一的優惠更是讓消費者樂此不彼,直接就增加了統一企業的營收,如果是問投資標的的話我頗推薦統一超就是了,雖然現在要70幾塊不算便宜。)



我認為使用i-cash最有趣的心態就是在儲蓄的時候存多了會說"反正我只是把錢放在裡面而已,也不會減少,這次買的又沒多少錢,不算是消費過度。"然後在花的時候就想"早晚都要花掉,反正就算花了,錢包裡面的錢也沒有減少啊。"這種又沒有虧到的論調卻讓我們花了不少。



所以變成有不少人為了點數跟優惠,願意多花些錢去7-11買泡麵、飲料,而不願意去隔壁的頂好或是全聯買打折後的商品,這兩者的差別往往是一成以上的金額。



而且卡片也有遺失的風險、體積輕薄短小也容易隨手放著就找不到了,況且這類卡片上面沒有記載著個人資料,只要一旦離開身邊,物主的身分就無法辨認。



所以我認為卡片雖然便利,但也不需要儲值太多在裡面,好讓我們每次儲值都確實感受到是在消費的,而就算遺失了也不會損失太多。想想若是掉了一張裡面儲值兩千元的悠遊卡、一張裡面是負15元的悠遊卡,哪張你會比較心疼?(話說我常常把悠遊卡跟易卡通坐到變成負值...因為太小氣每次都只儲一百...)



我個人非常小家子氣,所以常常一次只儲一兩百元在i-cash裡面,雖然這樣好像就失去了原本節省結帳時間的用意(因為每買一兩次東西就要儲值一次...反正更浪費時間了),但是這也讓我對於開銷更能夠斟酌,一方面的優惠跟點數也沒有少賺到。



所以我會建議在使用這類卡片的時候,一次儲值5百到1千就很夠用了,很少人會一次在7-11買上千的東西吧(遊戲點數不算的話...)、而悠遊卡通常也夠坐上十天半個月了。



比起開源,我覺得以目前來說,節流是更容易去執行的部分。畢竟投資一定有風險存在,節約則是百分百確定錢能留下來的。



而王永慶也說過:「省下的一塊錢、才真正是賺到的一塊錢。」

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投資未來



在國軍刊物的其中一期看到一個小故事,裡面說甲乙兩人每天挑20桶水到城裡去,都可以賺到20元,有天甲對乙說:"我們每天挑水只能賺那20元,不如我們來設置水管吧,到時就可以裝上水龍頭賣水了。"乙就說"可是要是我們去挖地裝水管的話,就沒辦法每天賺到20元了。"後來甲每天只挑15桶水,剩下的時間拿來設置水管,而乙仍然每天挑20桶水,幾年過去,甲開了自來水公司賺了大錢,乙則繼續挑著那20桶水。



這故事表達的是,做事情要有遠見,為未來做決定,而不是短視近利。



近來市面上充斥著兼職的風氣,很多人花上大筆時間心力經營網拍、直銷等副業,以期在年輕時就獲得不錯的收入,但副業收入往往不見得穩定,而蠟燭兩頭燒的情況下也影響了正職的工作效率,有時間去搞副業的話,為什麼不多用點心把正職做得更好以求升遷呢?要是認為副業更有搞頭,那不如就辭掉工作,把副業當做本業吧。是故,我一直不能接受副業的工作方式,總覺得那是種目光如豆的行為,即使聽來有些武斷。



而個人認為,投資自我,是每個人一生都應該持續有的習慣和態度。



自我投資或許要花錢、也或許不用,而要做甚麼事才能算是自我投資也其實很主觀,廣義來講,只要是能讓個人的生活更豐富,那麼不論是學書法、看A片、旅行或是玩魔術方塊等等都可以算在內。(真的有人以看很多A片寫心得文章經營blog為職業...)



以個人為例,目前由於在當兵,所以常常在網路書店買書帶回營區在有空的時候閱讀,也把握有空的時間做些伏地挺身之類的運動,所以在此閱讀跟運動都算是自我投資。



若有明確的自我投資想法,那麼就應該在每個月的預劃支出中,為自我投資預訂一定的開銷比例,譬如健身房的月費、月刊的費用等等,一旦食衣住行等各項目的支出有個大概的輪廓,那麼在金錢管理上就可以更有概念,搭配記帳的習慣,就不會有不知道錢跑哪去的問題。



但自我投資並不是漫無目的的娛樂,它必須要讓你獲得經驗、能力或是知識等實質有幫助的東西,而不是說今天跟朋友去吃吃喝喝唱KTV也可以算在內,但如果你想學習應酬技巧、參加歌唱比賽就另當別論...所以到底做一件事能不能算是自我投資,說到底還是個人的主觀認定。



軍中有人因為收入穩定,所以不怕沒錢花,一放假就到處玩樂,成了標準的月光族;也有人致力於存錢,以致於放假的時候整天窩家裡或是網咖,而沒有其它的社交活動,久而久之就與社會生活產生疏離,這兩者的態度我都不太推崇。即使後者就有人說他一個月完全吃軍中不花飯錢、放假回家就打電腦所以只花不到五千而且手上已經存了幾百萬,我也毫不羨慕這種生活方式。



投資未來就像拾穗一樣,不可急躁也不能停下,而籃子裡長久累積下來的成果將成為你終身的財產。

這光頭怎麼這麼帥
















無名到期很久了也沒有再去續約,就好像龍祥電影台沒有錢買新的影片只能一直重播少林足球一樣,我也只能一直放舊的東西配上毫無新意的文字來唬唬人,祝大家虎虎虎生風。

這是大一下的時候,一晃眼也四年了啊,那時候覺得無聊就去理了個光頭,過幾天在系棒練打網的時候拍了打擊姿勢的影片,到了現在回味一下,果然是一點長進也沒有。

旁邊說話的是徐一輪跟俊智學長。

當兵放假的時間應該是很珍貴的,我卻不知道在瞎忙甚麼...像是意料之外突然養了兔子,還有預計學習投資之路也一波三折...有空再多做敘述,應該沒甚麼人想知道吧XD

役期甫剩下不到兩百天了,安裝進度到了41%,可以再快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