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六天之後,奧運也落幕了。其實我比較關注的比賽就只有棒球賽而已。
而因為腳傷退賽的劉翔被新聞媒體拿來與負傷上場的蘇麗文大作文章比較了一番。
這幾天看電視新聞,記者有段話讓我很驚訝。「......由此看來,劉翔與蘇麗文兩人誰比較能夠代表奧運精神,可以說是高下立判。」
前幾天的蘋果日報做的民調顯示,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民眾認為劉翔應該負傷上場才是。
看完之後,讓我實在很不能認同,為什麼人們會覺得讓受傷的運動員上場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是因為灑狗血偶像劇看太多?還是熱血運動漫畫誤導?難道沒人在乎運動員的選手生命只在乎他能否為國爭取榮譽?原來運動員只是富娛樂性的廉價小丑啊?
假設劉翔在奧運後就要退休,那麼或許會選擇放手一搏,但若是他還打算延續選手的生涯,那麼退賽是再合理也不過的解釋,小不忍則亂大謀,眼光放長遠點才是。
而蘇麗文的這種壯士斷腕的決心我們也可以體會,就像灌籃高手中櫻木花道在對上山王工業的比賽上說到:「我只有現在啊。」失去這次的機會,誰能斷定還有下次呢?我也想起在電影奔騰年代中,那名腿斷掉的騎師堅持要騎上海餅乾出賽一樣,企業家的妻子就對醫師這麼說:「讓一個男人斷腿,勝過於傷他的心。」
蘇麗文固然令人敬佩,但是劉翔所為絕對才是正確的選擇,我不認為所謂的奧運精神是由媒體所定義的那麼簡單。知所進退有時候比慷慨赴義要有著更大的勇氣。文天祥的故事流傳千古,我倒認為越王勾賤那種臥薪嚐膽的精神更難能可貴。
光榮的死去很容易,屈辱的活著才困難。難道我們可以斷定,四年後劉翔不會再收復回他的失土?
我深刻覺得,有這種無知的群眾、只懂得煽動的媒體以及只在乎獎牌的政府才是最大的國恥。(同理看待今年中華棒球隊在奧運的表現亦如是。)
附帶一提:在2005年中華職棒的冠軍戰,是由誠泰出戰統一,當時誠泰總教練郭泰源帶領的三巨投林英傑、林恩宇跟許竹見的聲勢如日中天,但面對兵多將廣的統一獅仍顯得弱勢,欠缺穩定的中繼投手與打擊不佳是主要敗因。我還記得第一場比賽林恩宇投到八局,在比數持平的局面下林英傑上場救援吞下敗投;第二場許竹見先發林英傑救援投出再見暴投吞敗;第三場由楊騏嘉先發吞敗;第四場林英傑休息兩天之後再度先發,氣力放盡仍吞下敗投。雖然林英傑在這四場比賽吞下三敗,卻因拼戰精神獲得冠軍系列賽的最佳球員。
當時林英傑的精神獲得所有球迷的尊重,但平心而論這是非常不智的舉動,他的手臂也因此付出了慘痛代價,至今仍沒能恢復全盛時期的身手。我認為當時的總教練郭泰源要負上最大的責任,他解釋林英傑請纓上陣的精神讓他動容所以讓他上場,這種過度熱血短視近利的作為真的讓我很不以為然,總教練的職責不就是了解球員的狀況作出最理性的調度嗎?又怎麼可以意氣用事的憑熱血兩字就放任球員犧牲自己的選手生命?
劉&蘇對退賽的態度也是近期我跟我朋友討論的話題
回覆刪除我跟我朋友多數都認為(少數持相反,我實在不解)
蘇麗文的拼戰精神特別高昂
很大原因是這次比賽極可能是她運動生涯的句點
她大可抱持欲死而無憾的意志奮戰
但劉翔退賽就是精神不可取嘛
劉翔有大好前程
如果這次勉強出賽造成他職業生涯的終身損害
(如你舉例)
那才是真正的判斷錯誤
我不懂那些批判的聲音是怎麼出來的
也不知道這種話題有什麼討論空間
我覺得為這種愚蠢現象發聲的人
才是真正浪費力氣
我真的這樣覺得
學著不辯駁不討論打太極微笑帶過司空見慣
是社會化的必要條件
也是多數人認為處事圓融的準則之一
所以這次有人跟我講劉翔沒運動精神我都說喔喔阿ㄋㄟ喔
哈哈哈哈
反正如果今天蘇麗文的前程跟劉翔一樣大好
回覆刪除她帶傷出賽媒體照樣把教練批爆阿
你可以想像吧
台灣vs
同文同種奧運成績第一名連棒球都打贏你的中國大陸
運動精神勝利
精神勝利
其實並不是完全這麼愚蠢
重要的是今天有東西可以寫
這個比較有點
理性不是媒體思考的必要條件
儘管無關政治(搞不好這句話其實錯了...)
2004年賽季ROSSI騎M1力抗前東家的RC211V
回覆刪除就跟這次的蘇麗文力拼的態度有相同的道理
車子性能就已經是天高地遠的差距了
(賽季前測試ROSSI就已經有體會了)
終究還是要力拼以前曾經駕馭的RCV
季末猴仔子還是在驚濤駭浪下拿到冠軍
也許他是急於證明自已能力才選擇轉隊
但也因為如此 他更是證明自己不是靠車子也能奪冠
粉碎了"因為RCV好才能連續奪冠"流言
也許劉翔在選擇保護自己運動生涯的選擇上是對的
但他這四年再人們給予光環愛戴下的榮耀卻是
活生生的給了一個殘酷的巴掌
而且批判劉翔的多是帶點"戰前投降"的味道
而不是真的批判他為什麼不熱血奮戰
簡單來講 他簡直是給人過爽爽卻選擇投降的觀感
話說回來恰恰這次用頭撲壘那次
給人感覺他完全是為了榮譽在戰
中華隊已經輸到希累累還這麼拼 他也是職業球員
萬一受了傷也是賭掉自己的運動員生涯
可是這種拼戰的精神 還真是夠感人
劉翔不跑我是覺得就向陳金峰說要交出第四棒一樣
有點無奈 有點感慨
只是一個是事前 一位是事後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