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日 星期日

[書] 可笑的愛



圖跟文完全沒關係,這台是Aprilla09年款的RSV4,少見的配色讓我眼睛為之一亮,感覺就算是女生也會喜歡。



廢話結束。



這本是米蘭‧昆德拉的短篇小說集,不同於之前看過的短篇幅小說"緩慢",這本七個精緻的小故事,就像七把在盒中的匕首,精緻、各異其趣且銳利。我從其中一篇故事中節錄這兩段讓我非常喜歡的話語:



因為這年輕人有時候會覺得,他所存在的這個世界,對他來說是個迷宮,各樣事物的價值在他看來都很不明確,唯有經過別人的『校驗』,事物的表面價值才能轉變為真正的價值。



可是從這時候開始,他似乎就有點失神。他就像是參加中學畢業會考的學生,面對著評審老師,接受口試。他不說自己心裡所想的,不做自己想做的,只是努力想要讓評審老師滿意;他努力去猜他們的想法、他們的興致、他們的喜好;他希望自己配得上他們。再怎麼樣,他也不會承認他三餐都吃得很差、很普通,不會承認他根本不知道吃甚麼肉該配甚麼酒。而哈維爾醫生在無意間卻一直在折磨他,不斷問他前菜要點甚麼、主菜要點甚麼,要喝甚麼酒,吃哪一種乳酪。



看得出來嗎?見識淺薄的我們就常常做出這種事情。當然過於反社會也不是好事情,只單純的排斥主流,這樣跟"69"裡面那幾個不愛念書搞學運卻不知道到底訴求是甚麼的白癡有甚麼兩樣?赤手空拳的說要打倒那個根本不清楚是甚麼的"權威"。



昆德拉一貫地在故事裡面將每個人的心理狀態描述得活靈活現,與讀者的銜接上全無窒礙。裡面那群飽讀詩書的知識份子,他們的侃侃而談、長篇大論只是為了虛榮心、為了逞口舌之快;妙語如珠成了在其他男人面前唇槍舌戰的利器、成了討好女人所獻上的另類鮮花。



也可以這樣來解釋:「在昆德拉的故事裡頭,笨蛋被知識份子唬得一愣一愣、而知識份子也顯得像是個笨蛋(自吹自擂、善變並會隨著他們所認為的笨蛋所採取的立場而改變立場)。」



有朋友跟我說到他不喜歡昆德拉這種把故事及人物的內涵全都說透的寫作方式,他偏好那些看似稀鬆平常的小故事,而其中所喻讓讀者自己體會品嚐。但像我理解分析能力比較差勁,還是喜歡這種直來直往的方式。(就好像自己什麼都不懂跑去看概念性的美術展一樣,還是得有人導覽才可以理解吧。)



說太多又怕模糊焦點了,這篇所強調的就是上面粗體標記的那兩段字,共勉之。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