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投資未來



在國軍刊物的其中一期看到一個小故事,裡面說甲乙兩人每天挑20桶水到城裡去,都可以賺到20元,有天甲對乙說:"我們每天挑水只能賺那20元,不如我們來設置水管吧,到時就可以裝上水龍頭賣水了。"乙就說"可是要是我們去挖地裝水管的話,就沒辦法每天賺到20元了。"後來甲每天只挑15桶水,剩下的時間拿來設置水管,而乙仍然每天挑20桶水,幾年過去,甲開了自來水公司賺了大錢,乙則繼續挑著那20桶水。



這故事表達的是,做事情要有遠見,為未來做決定,而不是短視近利。



近來市面上充斥著兼職的風氣,很多人花上大筆時間心力經營網拍、直銷等副業,以期在年輕時就獲得不錯的收入,但副業收入往往不見得穩定,而蠟燭兩頭燒的情況下也影響了正職的工作效率,有時間去搞副業的話,為什麼不多用點心把正職做得更好以求升遷呢?要是認為副業更有搞頭,那不如就辭掉工作,把副業當做本業吧。是故,我一直不能接受副業的工作方式,總覺得那是種目光如豆的行為,即使聽來有些武斷。



而個人認為,投資自我,是每個人一生都應該持續有的習慣和態度。



自我投資或許要花錢、也或許不用,而要做甚麼事才能算是自我投資也其實很主觀,廣義來講,只要是能讓個人的生活更豐富,那麼不論是學書法、看A片、旅行或是玩魔術方塊等等都可以算在內。(真的有人以看很多A片寫心得文章經營blog為職業...)



以個人為例,目前由於在當兵,所以常常在網路書店買書帶回營區在有空的時候閱讀,也把握有空的時間做些伏地挺身之類的運動,所以在此閱讀跟運動都算是自我投資。



若有明確的自我投資想法,那麼就應該在每個月的預劃支出中,為自我投資預訂一定的開銷比例,譬如健身房的月費、月刊的費用等等,一旦食衣住行等各項目的支出有個大概的輪廓,那麼在金錢管理上就可以更有概念,搭配記帳的習慣,就不會有不知道錢跑哪去的問題。



但自我投資並不是漫無目的的娛樂,它必須要讓你獲得經驗、能力或是知識等實質有幫助的東西,而不是說今天跟朋友去吃吃喝喝唱KTV也可以算在內,但如果你想學習應酬技巧、參加歌唱比賽就另當別論...所以到底做一件事能不能算是自我投資,說到底還是個人的主觀認定。



軍中有人因為收入穩定,所以不怕沒錢花,一放假就到處玩樂,成了標準的月光族;也有人致力於存錢,以致於放假的時候整天窩家裡或是網咖,而沒有其它的社交活動,久而久之就與社會生活產生疏離,這兩者的態度我都不太推崇。即使後者就有人說他一個月完全吃軍中不花飯錢、放假回家就打電腦所以只花不到五千而且手上已經存了幾百萬,我也毫不羨慕這種生活方式。



投資未來就像拾穗一樣,不可急躁也不能停下,而籃子裡長久累積下來的成果將成為你終身的財產。

2 則留言:

  1. 這你寫的嗎......

    回覆刪除
  2. 我也是第一個聯想到一劍大~不過他還是有在做正業阿~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