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4日 星期六
追風
要不是昨晚在中山路上碰到的那台RZX,心情也不會這麼激動了。
已許久不曾聽過由後方傳過來那股尖銳的轉數聲,,偶遇的也只是X-mode及大兜風等讓人習以為常的車輛。比起現代那種修飾得過分的車種,追風更有著直接且離經叛道的年輕氣息,明明是薄弱的搖籃式車架卻好強地鞍上了整流罩、明明是135cc卻自不量力地認為自己終能跑上200km。
等待綠燈的這幾秒內,光那不合時宜的怠速聲響即足以讓人回到20年前的時光。叔公的機車,同外公身上的菸味與外婆每天賣飯糰的推車令人習慣、或說是安心,五歲前的我根本不懂機車與型號,但光憑那樣的聲響就可以確定當年叔公載著我出遊的"賽車"就是RZR沒錯。
即使綠燈起步一開始領先也不可能掉以輕心,轉數若不小心掉下去,RZ光憑著出力的優勢與輕巧的車重一轉眼就將消失在視線中,而85公里以上的世界又豈是原廠四行程100cc可以輕易企及的?
叔公在我國小時過世,對他的印象也不特別深,只知道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在我小一的時候,騎著RZR戴著我與大舅從左營到佛光山,只為讓我們皈依成為在家修行的三寶弟子(而記得回程還買了個暴龍的大氣球,大舅在回程抱了兩三個小時的氣球卻被我玩了五分鐘就飛走...)
終究是追丟了那台RZX,以現在的環境很難去設想那個時代,竟然有時速超過150公里、排氣量卻只有135或150cc的車輛,2、30hps的動力卻以如此縈弱的骨架去支撐,加以不穿戴安全帽的風氣下,追求速度的同時,得要附帶著多少的覺悟 ?
"聽說"叔公本來嗜好捕鳥釣魚的,卻因為有人送了一套經書,自讀後竟就此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結,從有記憶開始每到叔公家作客,他總是要我入門就對著佛像念十次阿彌陀佛。而興趣也變成了到海邊撿石頭,諷刺的是他也是因為在撿石頭的路上被違規的駕駛撞上,就此過世的。
到底有甚麼車可以把當下的心情形象化?騎著mio在街頭逞快鑽車縫,只是個騎快車有點台的成年人罷了,這也不是追求的感覺。
令人感受得到,也只能感嘆得到。到底是甚麼車種能令人魂牽夢縈長達兩個世代的追求?
二十年前的風,到了現在還是執敖地吹著,縱使已減弱了許多。
而有些人也立下決定,要繼續幼稚地追著。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