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4日 星期五

看寓言不如吃芋圓





常喜歡看很多雜書,像是翡翠週刊、男人幫、海賊王等, 認為各種刊物都能夠令人有所獲,像是正確開放的性觀念待人處世應該有的道理、 俯拾即是的黃色笑話滔滔不絕的口才、如何正確使用續傳軟體好讓我可以抓很多很多愛情動作片而且是不用治裝的那種妥善利用教學資源而致於學等等。 



但是對於很多死老頭子古聖先賢所流傳下來的寓言們,我可是敬謝不敏,最多當作故事書看看,聊以解憂。怎麼說呢?在我小嫩嫩的眼裡看來,這些故事全然是結果論,只由結果來判斷此段內容中到底誰聰明誰愚笨。



以下幾個故事是出自於小時候看完全套阿里不達寓教於樂的世界寓言: 



1.老梗到爆炸的父親跟兒子帶著驢子要進城賣掉的途中,礙於旁人的眼光所以搞到最後驢子被河水沖走了,什麼鬼都沒剩下。 (很好這故事告訴我們人要有主見不能受他人意見所左右!)



2.中國寓言,有個鑿井的人,三年不成、繼續三年、最後在九年終於鑿出井水來,有志者事竟成啊好不開心。 (很好這故事告訴我們人要有恆心!)



3.在城裡的一場大火之後,甲乙兩人在這片廢墟裡面準備撿拾有用的東西帶回家去,一開始,兩個人都找到了一堆羊毛,也都將它捆得緊緊的扛在背上了。在回程的路上,甲看到路邊有很多不錯的絲綢,所以就放下羊毛改帶絲綢,而乙認為現在我背上的東西已經捆好了也綁得緊緊的何必要換呢所以就不屌他老母。而後甲又看到更好的東西,每次也都不厭其煩的一直換新的東西背,而乙仍然故我的把那捆羊毛帶在身上。故事的最後,就是下了一場雨,乙的羊毛泡爛了最後一無所有、而甲就賺了大錢。(很好的這故事告訴我們人要懂得變通!)



他媽的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這幾個故事在自打嘴巴個什麼勁的!?有些人因為耍小聰明所以獲利、有的人因為堅持到底所以出頭。



我想法是,大家都只在結果出來之後,才發表自以為見解獨到的馬後炮。



還記得高中學測成績出來之後老師的靠北靠母意見發表。班上有幾個考了70級分以上的同學。



"啊你們看王士綱就是上課有在認真聽講還有努力做題目才有辦法考這麼好嘛!"老師看到1號王同學72級分就說。



看到2號同學也考了72級分,老師面不改色的接著說。



"你們看王嘉瑋上課都在睡覺,那表示他已經都唸完了才有辦法睡覺嘛!你們這些沒唸完上課還敢摸魚嗎?"



記得當時我是坐在最後一排笑到翻過去的。



事後諸葛去訪問成功者的心得跟要訣人人都會,那何以失敗的人還是一直存在?成功從來就沒有絕對的公式,成功只會留給懂得利用時勢善於觀察的人。而且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專訪人物的照片動作永遠是那第一百零一種...





在那之前,我們也得先定義出對於成功的詮釋。像拿文天祥跟句踐來說好了,他們兩個都算是心目中成功的典範,那何以當時的決定是如此迥異?



事實上我想說的是,在個人承認其失敗之前,沒有人可以定論其勝敗。人要為自己而活,更確切的是。



要為自己的價值觀而活。

1 則留言:

  1. 說說看你的價值觀吧~

    跟今年年度目標(已經完成的)有什麼相關聯,分析一下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