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克利斯瓊‧拉夸
展覽日期:4.26~6.15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2007年, 克利斯瓊‧拉夸的訂製服系列屆滿20周年,他邀請了時尚設計師大衛‧杜布瓦及當代編舞家、時尚設計師克里斯汀.赫佐為他的20週年服裝展操刀,重新詮釋克利斯瓊‧拉夸的成衣系列,營造出迥異於大家熟知的克利斯瓊風格的視覺型態。
首展應邀於法國諾埃爾莊園舉行的2007五月國際時尚與攝影藝術節中展出,獲得熱烈迴響。同年八月再度受邀至維也納舞蹈藝術節展出,結合劇場元素、音樂與時尚的精彩跨界合作,引發媒體的高度興趣,相關的報導持續不斷。
有別於一般的服裝展,總是將服裝的完美呈現視為首要目的,並將服裝與人體間的肌膚關係完全抽離。這次的「時尚展」在呈現服裝時,企圖去除服裝的品牌神話與偶像化,讓衣物重新融入生活的節奏與步調,擺脫櫥窗設計中的鏡框式美學法則,透過模特兒生活化的穿著與日常姿態的重現,讓服裝與人體間的關係恢復現實中應有的縐褶感與空間感。
展場設計創造出一個結合想像與凡俗的場域,並營造劇場的氛圍,凸顯了克利斯瓊服裝中的特有的淘氣性格與巴洛克語彙。也因著強調模特兒的寫實,空間反而流洩出某種魔幻超現實的氛圍。
兩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從各自的角度看到了一個新的克利斯瓊,他們之間的合作,將克利斯瓊創作中流行時尚與務實精神的衝突,表露無遺。他們試圖在服裝的「 呈現」與透過服裝的符號「 再現 」,營造克利斯瓊美學中特有的衝突與落差。
--------------------------------
以上的是轉貼自網路上的介紹,在昨天去看過之後還算頗能認同的。說真的我對服裝一點研究跟深入的認識都沒有,充其量只是有點愛耍帥的活老百姓而已。
但這展覽的確讓我有那種服裝設計不僅僅是伸展台上,而是可以在街頭騎樓巷弄下驚鴻一瞥的視覺衝擊。使用繁複的素材還有生活元素來讓觀眾更有參與感(adidas球鞋、A.P.C牛仔褲、安全帽中的項鍊以及放在杯子中的首飾等等),假人模特兒以各種裝扮跟姿態座落在樓梯間地板上窗前,加上展場中也有很多穿著十分搶眼的
---------------------------------
接下來在同時期展出的是第六屆的台新藝術獎的入圍特展,一共有15個參獎作品。拿印象較深的幾個出來提提。
The Fabled Shoot ,影片,是在模擬一個全身赤裸被槍擊的人,說實在的對於這個片又臭又長又沉悶的影片我感受不到什麼東西,就算影片用多角度同時拍攝也無味極了,規模跟內容真是成反比啊。
系統生活捷徑,幾段影片,是由作者在幾個城市(台北、阿姆斯特丹、倫敦等)做些稀奇古怪的事(拿保齡球在大街上對著鴿子丟、在路邊草地上打高爾夫、把機車當障礙物走跳等等),影片看來很有創意很有趣,我覺得作者想表示的感覺是蠻易懂的,就是單純的在描述(或著加上一點點諷刺)這個城市。
而幾個實驗劇場的影片,內容也不難理解,但幽默的表演跟活靈活現的演出也算值得一看。
但論到舞展還有鄉土情懷的創作這我就不太能理解以及被感動了,畢竟一個是我完全沒下功夫的地方、另一個感覺非常的芭樂老掉牙。
看完這次的展覽,我想到有過一段話這麼說:"人們只能理解自己能力所及的東西。"我想這意思是不管我們看到了什麼膚淺或是深奧的事物,都會以力所能及的眼光去詮釋,而本意是不是真的如此其實也未必能夠知道,想來這也不是所關心的了吧。就同我對於有些作品抱以好評或嗤之以鼻,但別人的眼光仍舊是別人的眼光了。
近代藝術的生活化是件好事,表示其已經不再是貴族皇室孤高傲人的奢侈品了,但假若淪為沒有門檻沒有內涵沒有創意只有聲光效果跟無病呻吟而老是得靠一些硬寫硬坳出來的理念評語來爭取認同豈不是更為可悲?(對,我同時也是在說出版事業,真搞不懂印這麼多廢紙出來幹什麼用?難道這些爛文字會比雨林來得更為珍貴嗎?)
老師
回覆刪除我看不懂
而且我討厭假髮跟面具
我要做惡夢啦!
你覺得我有看嗎?
回覆刪除你太抬舉我了阿XD
本文最後一段的見解
回覆刪除真是不能同意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