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0日 星期日

八百三十萬秒


終於破百了,已經過了漫長的238天...

算了好多次休假在營比(這甚麼鬼...)、開了好多次退伍日計時器的網頁、終於有那麼一點點好像可能疑似快要有機會退伍的跡象了...前面的學長們快點走吧,你們不退哪裡能輪得到我啊。

六月出獄的有買大跟豬哥權,恭喜重獲新生,買大現在應該在峇里島度著快意的假期吧。

比較早入伍的大學同學七月初就要退伍了,剩下一個多禮拜的日子真令我稱羨不已啊...

然後說到這裡,明天又要收假回去辦餉了......真想快點等到有人來交接、等到可以擺爛的日子...

話說民視七月初要上一齣叫做新兵日記的電視劇,好久沒在螢幕上看過以當兵生活為題材的戲劇了(戰爭片除外),對於正在當兵的我感覺格外有吸引力,上一部有印象的是幼稚園的那部"好久不見"吧...主題曲到現在我都還會唱...

2010年6月19日 星期六

每一畝田





A永遠不能夠代替B,不論這兩格填入甚麼辭彙都成立。

女朋友不是失戀對象的替代品、新車也無法取代十幾年的破車的革命情感、不論城市多麼繁華家鄉多麼冷清,我們總用主觀的情感去看待事物。

是以沒有絕對的衣不如新人不如舊這件事。

在高雄生活了18年、台北4年,而在台東也待了半年有餘。新朋友老兄弟遠親近鄰遍滿北中南東五湖四海總是獨一無二。

每一本書每一雙球鞋每一個疤痕每一家館子甚或是每一罐空酒瓶,都是一個故事。

哪家路邊攤從高中吃到現在(價錢始終沒有漲過)、哪些日子喝得酩酊大醉(幾個高興的或幾個難過的)。

這些再也不會改變的回憶令人感到安心。

回到文首,人情亦然、事理亦然,每個人每件事總是無法被取代。

---------------------------------------

習慣了學區、社區及郊區的聲音,變動太快的商業區則令人惶惶不安。

在家鄉可以告訴你那間麵攤從小時候就開到現在、闊別十多年的國小操場依舊是操場、那顆老榕樹可以用甚麼方式去攀爬、從哪邊可以偷溜進假日的教室及羽球場。

於遠方總有著外來客的不自在、為什麼那位店員已經不在了?怎麼轉眼又多了幾幢陌生的建築?舉目望去盡是不熟稔的場景,按圖索驥的路名街景也漸漸依稀。

勇於嘗試也安於現狀,過著不理想的生活讓我們知道甚麼才是理想,慈濟管它叫見苦知福。

更讓人了解,在某些方面某些關係或某些人眼裡,我(們)始終是局外人。

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又有One's Worker團購了




活動詳見:

http://tw.myblog.yahoo.com/chaz-sonie/article?mid=2267&prev=1634&next=2243

兩年多前,趁著Sonie兄新婚的特價活動第一次接觸到One's Worker的作品,對第一次接觸皮件的我算是顆震撼彈,One's Worker的產品在同類型品牌中不算特別高調,更有點恰如其分的味道,而慢慢看多了其他品牌之後,口味越來越重,便對One's Worker沒那麼重視了。

但到了去年,One's Worker推出了2nd Model的產品線,正式有了自己鮮明的品牌特色,整體的弧度更為洗練,連款式、銀幣跟五金的變化也更多了不少選擇,而與其他品牌不同的是,在大多品牌呈現兇悍或粗曠的風格下,One's Worker硬是做了一個相對斯文、精緻的取向出來,不僅有用高檔的馬臀皮所製的皮夾,連蟒蛇與蜥蜴皮的款式也做得相當漂亮。

因為五金跟線條設計得過份精緻,雖然有日本人吹毛求疵的味道在裡面,卻少了美國佬大而化之的個性。

但這樣的改變的確讓我耳目一新,對One's Worker的評價也大大提高,比起1st Model的作品,2nd Model一系列顯然更令人愛不釋手。

如果是個喜歡粗曠風格的人或許不會購買One's Worker,但若是想體會不同於其他品牌的細緻,想追求類似精品般的感覺,我想One's Worker以這樣的產品配上合理的價格(更別說是現在活動中的八折價了),會是一個很好的入手機會。

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

言語無味


市儈怪不得別人,當怨了兩百天以來的兵役讓人變得遲鈍與社會脫節,那幾年前會到圖書館借閱文學類書籍的自己早就蕩然無存,跟  本來厭惡  鎮日談論未來規劃  降落到現實  的大人一樣,看賣座電影、看熱門球賽(但總不愛看足球)、抓盜版音樂與注意財經新聞。

從"米蘭昆德拉"到"托斯科蘭尼"的距離(就算同樣敖口)、從"緩慢"到"雪球"的差異、桌上擺著的Rider Style換成了Money+、代步從YAMAHA FZ150換成了Nissan Sentra...

在營中的談話內容也變成010119行政事務費、歸回墊付款與大領據小領據......沒時間休息沒時間充實自己也都怨不得人。

無法像1969那年的矢崎劍介那樣地反動環境。

想起幾年前於廣播聽到"梵谷與高根"的展覽消息,誤聽為"反骨與高跟(鞋)"的意思,雖是幾秒鐘的事情,到現在還清楚地記得,前者是兩位藝術家、後者則同是離經叛道的詞彙。

鞋底與稜角究竟會不會被磨平?用了竹筷、吃了竹筍,然卻無法脫俗(即使不是壞事)。

等待的日子持續地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