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里程數來決定的話,那麼我們可以很清楚知道一半在哪邊。
如果有時間來判斷的話,我們也可以了解中間點在哪裡。
那麼,人生的一半,是不是就從顛峰開始往下坡的地方開始算起?
意識到已經不是teenager的時候,我開始思考起這一點來。
那麼我的一半要從哪邊開始註記?
通常來說,運動員的顛峰很早就來到了。當然就連運動員也分成很多樣的。賽車選手大概在20多歲就可以算是老鳥;籃球選手大概在三十歲前後;高爾夫則更晚了。
而一個上班族,最有能力的年齡大概是在40~50這段吧。
無論如何,總是得訂出一個分水嶺才行。
在這之前,也得先定位出自己才可以。
像是如果我說我想當MOTO-GP選手,那麼已經太老了,12.3歲就該從訓練學校起步、15.6歲就應該跑個低階職業賽事、18歲昇上GP125等等。Stoner才21歲就封王了。
想當一個音樂家也太晚,大概2歲就要學樂器、然後8.9歲就要會作曲、12歲左右通過教師檢定等等,現在則是某音樂學系裡面的資優生才對。
就某些地方來說,我已經太晚了。而在某些領域,應該還來得及或是說有點早。
而有些東西,則是一.輩.子的事情。
這段莫名奇妙雜亂無章的想法,給混沌的20歲半、也給還是那一頭(早晚會過來這頭)的你們。
那時,雨應該也是停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