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4日 星期六

追風

   
        要不是昨晚在中山路上碰到的那台RZX,心情也不會這麼激動了。

        已許久不曾聽過由後方傳過來那股尖銳的轉數聲,,偶遇的也只是X-mode及大兜風等讓人習以為常的車輛。比起現代那種修飾得過分的車種,追風更有著直接且離經叛道的年輕氣息,明明是薄弱的搖籃式車架卻好強地鞍上了整流罩、明明是135cc卻自不量力地認為自己終能跑上200km。

        等待綠燈的這幾秒內,光那不合時宜的怠速聲響即足以讓人回到20年前的時光。叔公的機車,同外公身上的菸味與外婆每天賣飯糰的推車令人習慣、或說是安心,五歲前的我根本不懂機車與型號,但光憑那樣的聲響就可以確定當年叔公載著我出遊的"賽車"就是RZR沒錯。

        即使綠燈起步一開始領先也不可能掉以輕心,轉數若不小心掉下去,RZ光憑著出力的優勢與輕巧的車重一轉眼就將消失在視線中,而85公里以上的世界又豈是原廠四行程100cc可以輕易企及的?

        叔公在我國小時過世,對他的印象也不特別深,只知道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在我小一的時候,騎著RZR戴著我與大舅從左營到佛光山,只為讓我們皈依成為在家修行的三寶弟子(而記得回程還買了個暴龍的大氣球,大舅在回程抱了兩三個小時的氣球卻被我玩了五分鐘就飛走...)

        終究是追丟了那台RZX,以現在的環境很難去設想那個時代,竟然有時速超過150公里、排氣量卻只有135或150cc的車輛,2、30hps的動力卻以如此縈弱的骨架去支撐,加以不穿戴安全帽的風氣下,追求速度的同時,得要附帶著多少的覺悟 ?

        "聽說"叔公本來嗜好捕鳥釣魚的,卻因為有人送了一套經書,自讀後竟就此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結,從有記憶開始每到叔公家作客,他總是要我入門就對著佛像念十次阿彌陀佛。而興趣也變成了到海邊撿石頭,諷刺的是他也是因為在撿石頭的路上被違規的駕駛撞上,就此過世的。

        到底有甚麼車可以把當下的心情形象化?騎著mio在街頭逞快鑽車縫,只是個騎快車有點台的成年人罷了,這也不是追求的感覺。

        令人感受得到,也只能感嘆得到。到底是甚麼車種能令人魂牽夢縈長達兩個世代的追求?

        二十年前的風,到了現在還是執敖地吹著,縱使已減弱了許多。

        而有些人也立下決定,要繼續幼稚地追著。

2010年7月31日 星期六

Power of Dreams


我的夢想(網路人士日文翻譯)

愛知縣西春井郡豊山國小

6年2班 鈴木一朗

我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一流的職業棒球選手。因為這樣,我一定要參加國中、高中和全國大會的比賽。為了能活躍於球場,練習是必要的。

我3歲的時候就開始練習了。雖然從3歲到7歲練習的時間加起來只有半年,但從3年級到現在,365天裡,有360天都拼命的練球。所以,每個禮拜和朋友玩的時間,只有5-6個小時。我想這樣努力的練習,一定可以成為職棒球員。

我打算國中、高中時闖出一番成績,高中畢業後就加入職棒球隊。 我想加入的球隊是中日龍和西武獅。以選秀制度加入球隊,目標契約金1億元以上。我有自信,不管是投球或是打擊。


 
去年夏天,我參加了全國大會。看了所有的投手後,我確信自己是大會的NO.1,而打擊方面,我在縣大會的4場比賽中,打出3支全壘打。整個賽程累計打擊率0.583。連我自已都很滿意這個成績。

然而,我知道棒球不只是光靠一年的成績就可以論輸贏的。所以,我會持續地努力下去。如果我成了一流的球員,能出場比賽的話,我要送招待券給那些曾經照顧我的人,讓他們幫我加油。總之,我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職棒選手。

老師評語︰
擁有一個遠大的夢想,志氣很高真的很棒呢。只要能以“我的練習不輸給任何人”自豪的話,鈴木君的夢想一定會實現的。加油喔。


=========================================





從小到大,師長親戚丟過最頻繁的問題就是:「你以後想做甚麼?」

總是說沒有標準答案,然討喜的選項總就那幾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少受點苦,不外乎為「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之心態作祟。

穩定有保障,是現在看到年輕人求職的通盤現象。

夢想該是遠大的,國中的第一堂國文課難道已經不是國父的「立志做大事」了嗎?

為什麼都只想成為公立學校的教職員、在大企業穩定任職的上班族與閒來無事的包租公而已?

為什麼聽到意料之外的回答都要問:「那個有錢賺嗎?」

要是有孩子說要當職棒選手、漫畫家、導演、作家或是歌手,有多少的父母會鼓勵認同?還是會要求他們實際一點先去補習班再說?

要是每個孩子都如此聽話,那麼現在的王建民、鄭問、李安、九把刀與周杰倫都將不存在。(只提得出這些耳熟能詳的台灣之光又豈非一種哀悲?)

本田宗一郎在二戰過後說要成立一家全球最大的機車王國,在營運穩健之後說要投入GP賽事,有多少人當作笑話在看待?

路,不該是越展越窄的。

試想只有公營機關、科技產業、政客與學子(或許國民教育將延伸到博士為止)的台灣將是如何無趣?

最引以為傲的小吃沒人要做了嗎?金曲金馬金鐘獎沒人在乎了嗎?

不切實際的夢想沒人在乎,但最令人感動的也往往如是乎。君不見近來網壇的台灣之光?

坎坷的成功路不是每一位胼手胝足的英雄願意的,社會太少伸予援手才是造就阿信般的劇情主因。

鼓勵夢想的台灣人又以"實際"毀滅著充滿夢想的年輕人、重視藝文活動的文明人以非法下載來扼殺純真的創作者。

Honda的品牌標誌是一雙展開的翅膀,而有多少幼鳥在羽翼未豐前就已被強迫降落到現實?

往後的我或將比如今更為現實,然在未忘記前總該將這些想法留下來,就好像電影中即將變成殭屍的人總得做些最後的掙扎一般。

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

Zipangu coin case type A 10個月

 


從入伍前買的零錢包,用到現在距離退伍只剩下70天了,算算差不多也用了十個月,顏色跟剛拿到的時候差異的確不小。

這是剛拿到的時候,顏色是很漂亮的原色,不少人剛拿到的時候應該都不太捨得用吧XD

剛買到的時候: http://www.wretch.cc/blog/BeerBr/14792386





現在則是相當深的顏色了,但在一些地方因為常常接觸或摩擦與否,還是有著深淺的差異。



像插扣的部位有條比較淺的色差。



背面的高低落差處也有明顯的色差。



而像插扣的握柄處也因為常常使用的關係,顏色也比較深。



近拍



原本平滑的邊現在也養成非常深的顏色,若覺得不夠滑了,還是可以拿回去給Jun保養XD



已經很久沒有po過一些物品的心得放上網了,之後慢慢有空再把一些東西拍照放上來吧~

2010年7月18日 星期日

巨兔


這是最近兔子的照片,比起剛來的時候大了將近一倍吧...可以看出籠子已經顯得很擁擠了...


這則是剛來到我家報到的時候,整隻很小雖然耳朵很長...跟現在一樣都還是長得很衰尾不上相...

看看現在是怎麼樣的德性...整天放風出來趴在地上放空,要把牠抓回去籠子還會反抗...但若是一直放在外面又常常尿尿在地上...真的是大少爺啊...

2010年7月4日 星期日

卡通人物


可愛的卡通人物總是讓人忍不住敗家的惡魔...

繼一兩年前與海綿寶寶合作之後,去年跟今年Bape都跟Sanrio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的商品,看來這次許多人的荷包又要失守了...

也幸好因為Bape男生的版型都不合我的穿著,所以免於受到這些商品的荼毒...(前陣子Bape分別跟Chrome Hearts、還有全日本摔角聯盟聯名,衣服也都相當不錯...)






而台灣的品牌Provider也深諳騙錢之道,趁著Hello Kitty去年35歲的時候發了一款合作的T-Shirt...

近來幾本書 - 去我的沖繩、窮中談吃、台北小吃札記


這半年來買的書幾乎都跟理財脫不了干係,看久了也實在會膩,好久沒有享受閱讀的那份感觸了。

那該從哪幾本書著手呢?旅遊指南、文學作品或是漫畫小說?

前些日子看了史丹利的"去我的沖繩"一書,對此類旅遊書頗有好感,坊間大多的旅遊書寫來一板一眼,介紹鉅細靡遺唯恐缺漏了任何景點名店,甚至還有地圖導覽等,卻總覺得少了一分人情味,看著Taipei Walker等雜誌可以知道哪邊又有新開的店家與特別的旅遊路線,但總不如朋友那樣介紹著自己的心情來得真切,旅遊不是巡邏,像打電玩解任務那樣蓋個章拍張照就算了,在"去我的沖繩"一書裡面,讀者可以體會到旅遊中處處帶有驚奇的特點(這也是旅行最迷人的部分之一),這也是這個以通俗文字來與人分享事物的部落客最吸引人之處。

看完之後也深深嚮往那座不遠的鳥嶼,好的旅遊書當令讀者如此。

近來購入舒國治的"窮中談吃"與"台北小吃札記"兩書,作者是個相當脫俗卻也通俗的人,深諳台灣小吃的精髓,卻不迷信美食評論及名店,以略帶文言的口吻寫文,巷弄間的一家家小店在他筆下,成了最簡單雋永的經典,一碗魯肉飯單張蔥抓餅,便有如瓊漿玉液般可口,文章讀來有趣,不僅提飲食同時也是文學,可惜未能有高雄小吃札記問世,要不自當一家家親臨光顧試試口味。

除了吃之外,舒國治也著有流浪集、門外漢的京都等旅遊文摘,雖已購入卻尚無暇讀,但舒式文章風格自令我相當期待,另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書的封面一貫地簡單樸素,除了書名及作者之外並無任何題字,甚至是單色印刷的,看慣了諸多華麗的封面、名家的推薦導讀代序等,此些書如作者一般簡單到讓人耳目一新。

而在流浪集的文頭有兩句話相當豪邁,特此列出分享一下:

「做你自己,世界自然會供養你。」

「人能走路,你就是天王老子。」

新來的



因為不想連寫個blog都要花錢找麻煩,乾脆就直接搬到blogger這邊來,以前的文章雖然也有匯入,但照片就懶得一張一張搬了...畢竟四百多篇文章誰有閒時間去關照啊?

很久很久沒有寫甚麼新文章,因為買了新書沒辦法拍照分享心得、有新東西也不能開箱、連寵物跟主人一樣越來越醜也讓大家無法觀賞

要看以前的文章還是去找舊的無名吧:http://www.wretch.cc/blog/BeerBr

之後的就新增在這邊好了。http://beerbr.blogspot.com/

很好,明天又要收假了,距離退伍日還有85天,還是有一堆事情等著回營去做...

2010年6月20日 星期日

八百三十萬秒


終於破百了,已經過了漫長的238天...

算了好多次休假在營比(這甚麼鬼...)、開了好多次退伍日計時器的網頁、終於有那麼一點點好像可能疑似快要有機會退伍的跡象了...前面的學長們快點走吧,你們不退哪裡能輪得到我啊。

六月出獄的有買大跟豬哥權,恭喜重獲新生,買大現在應該在峇里島度著快意的假期吧。

比較早入伍的大學同學七月初就要退伍了,剩下一個多禮拜的日子真令我稱羨不已啊...

然後說到這裡,明天又要收假回去辦餉了......真想快點等到有人來交接、等到可以擺爛的日子...

話說民視七月初要上一齣叫做新兵日記的電視劇,好久沒在螢幕上看過以當兵生活為題材的戲劇了(戰爭片除外),對於正在當兵的我感覺格外有吸引力,上一部有印象的是幼稚園的那部"好久不見"吧...主題曲到現在我都還會唱...

2010年6月19日 星期六

每一畝田





A永遠不能夠代替B,不論這兩格填入甚麼辭彙都成立。

女朋友不是失戀對象的替代品、新車也無法取代十幾年的破車的革命情感、不論城市多麼繁華家鄉多麼冷清,我們總用主觀的情感去看待事物。

是以沒有絕對的衣不如新人不如舊這件事。

在高雄生活了18年、台北4年,而在台東也待了半年有餘。新朋友老兄弟遠親近鄰遍滿北中南東五湖四海總是獨一無二。

每一本書每一雙球鞋每一個疤痕每一家館子甚或是每一罐空酒瓶,都是一個故事。

哪家路邊攤從高中吃到現在(價錢始終沒有漲過)、哪些日子喝得酩酊大醉(幾個高興的或幾個難過的)。

這些再也不會改變的回憶令人感到安心。

回到文首,人情亦然、事理亦然,每個人每件事總是無法被取代。

---------------------------------------

習慣了學區、社區及郊區的聲音,變動太快的商業區則令人惶惶不安。

在家鄉可以告訴你那間麵攤從小時候就開到現在、闊別十多年的國小操場依舊是操場、那顆老榕樹可以用甚麼方式去攀爬、從哪邊可以偷溜進假日的教室及羽球場。

於遠方總有著外來客的不自在、為什麼那位店員已經不在了?怎麼轉眼又多了幾幢陌生的建築?舉目望去盡是不熟稔的場景,按圖索驥的路名街景也漸漸依稀。

勇於嘗試也安於現狀,過著不理想的生活讓我們知道甚麼才是理想,慈濟管它叫見苦知福。

更讓人了解,在某些方面某些關係或某些人眼裡,我(們)始終是局外人。

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又有One's Worker團購了




活動詳見:

http://tw.myblog.yahoo.com/chaz-sonie/article?mid=2267&prev=1634&next=2243

兩年多前,趁著Sonie兄新婚的特價活動第一次接觸到One's Worker的作品,對第一次接觸皮件的我算是顆震撼彈,One's Worker的產品在同類型品牌中不算特別高調,更有點恰如其分的味道,而慢慢看多了其他品牌之後,口味越來越重,便對One's Worker沒那麼重視了。

但到了去年,One's Worker推出了2nd Model的產品線,正式有了自己鮮明的品牌特色,整體的弧度更為洗練,連款式、銀幣跟五金的變化也更多了不少選擇,而與其他品牌不同的是,在大多品牌呈現兇悍或粗曠的風格下,One's Worker硬是做了一個相對斯文、精緻的取向出來,不僅有用高檔的馬臀皮所製的皮夾,連蟒蛇與蜥蜴皮的款式也做得相當漂亮。

因為五金跟線條設計得過份精緻,雖然有日本人吹毛求疵的味道在裡面,卻少了美國佬大而化之的個性。

但這樣的改變的確讓我耳目一新,對One's Worker的評價也大大提高,比起1st Model的作品,2nd Model一系列顯然更令人愛不釋手。

如果是個喜歡粗曠風格的人或許不會購買One's Worker,但若是想體會不同於其他品牌的細緻,想追求類似精品般的感覺,我想One's Worker以這樣的產品配上合理的價格(更別說是現在活動中的八折價了),會是一個很好的入手機會。

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

言語無味


市儈怪不得別人,當怨了兩百天以來的兵役讓人變得遲鈍與社會脫節,那幾年前會到圖書館借閱文學類書籍的自己早就蕩然無存,跟  本來厭惡  鎮日談論未來規劃  降落到現實  的大人一樣,看賣座電影、看熱門球賽(但總不愛看足球)、抓盜版音樂與注意財經新聞。

從"米蘭昆德拉"到"托斯科蘭尼"的距離(就算同樣敖口)、從"緩慢"到"雪球"的差異、桌上擺著的Rider Style換成了Money+、代步從YAMAHA FZ150換成了Nissan Sentra...

在營中的談話內容也變成010119行政事務費、歸回墊付款與大領據小領據......沒時間休息沒時間充實自己也都怨不得人。

無法像1969那年的矢崎劍介那樣地反動環境。

想起幾年前於廣播聽到"梵谷與高根"的展覽消息,誤聽為"反骨與高跟(鞋)"的意思,雖是幾秒鐘的事情,到現在還清楚地記得,前者是兩位藝術家、後者則同是離經叛道的詞彙。

鞋底與稜角究竟會不會被磨平?用了竹筷、吃了竹筍,然卻無法脫俗(即使不是壞事)。

等待的日子持續地持續。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125

                              

剩125天,每天在那邊抱怨爆氣爆肝被罵到爆炸也都一樣,總是要撐過去。

一直要說服自己這些都是磨練,結果不少義務役學長學弟還挺佩服我可以忍受這些鳥事的...

再過兩天就剩下四個月了,加油唄。

各位掰掰,下次見。

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其實我有養兔子


很久沒有照片上傳,發文章的頻率就少了很多,話說竟然還有很多朋友不知道我養了兔子,而且都已經兩個多月了。
兩個多月前,一位大哥養了兩隻兔子,但其中一隻體弱多病加上被另外一隻兔子欺負而搞到跛腳(後來我才知道兔子對地盤是有領域性的,怪不得會欺負新來的弟兄),原飼主看這隻小兔子得皮膚病又跛腳,卻打算將牠放生(難聽點是棄養),而我見了於心不忍,於是過兩天的晚上,這隻兔子就出現在我家的客廳了。

兩個多月之後的現在,小兔子變成了中兔子,皮膚病也都全好了,只剩當時的跛腳還維持著,帶去看過獸醫也說不容易醫治好,所幸兔子仍然非常活潑。(話說我妹給他取了很女性化的Mina這個名字,但這兩天我才發現牠是帶把的。)

籠子也從一開始的500元小籠子換成了今天剛買到的高貴豪宅MR-306(真的很貴...我都要吐血了),但是體積大小真的差很多...以前那個兔子大概就占了一半籠子的大小,只能在裡面繞圈圈而已,現在這個可以在裡面跳來跳去...還有跳板說,雖然對牠來說不太實用。

說真的一隻花50元就可以買到的兔子竟然要花我幾千元去養牠,對很多人來說是很誇張的事情...

以前家裡也養過幾次兔子,但都不懂養育的方式,讓牠們沒有過得很好,現在這次就不能隨隨便便了,雖然現在這隻兔子還是會隨地大小便讓我很困擾...

就這樣子,之後若有照片會補上來的,雖然牠長得跟主人一樣不是很上相。

---------

晚上新增:老媽下班回來知道我花大錢買籠子,臭罵了我一頓,況且他聽到的還是我修正過後的價錢...慘啊...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投資學的範疇很廣,股票、基金、期貨、選擇權、保險、房地產、外匯等五花八門的領域都有人可以賺到錢,也都可以賠光身家。

成功的投資者並不見得甚麼都要懂,就算只懂一項也比懂很多卻賺不到錢的人來得好。畢竟投資者不等於是學者,不懂也沒甚麼好丟臉的。

幾年前是綠能類股當道、去年黃金相關產品很熱門、今年則是金磚四國,當投資人分不清楚甚麼是他了解與不了解的,很容易就被一些廣告台詞給哄騙住,而成為投資機構的肥羊。

每個人都應該設定自己的界線,不懂的不要碰,每個領域都各有專精研究的人在競爭,若貿然涉入不就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嗎?毫無勝算可言。

我最開始認識的投資產品是基金,但選擇不碰,因為成本太貴。

期權風險太大,就算是做為避險工具成本也過高,加上我不做信用交易,所以也不考慮。

黃金前陣子紅極一時,但它並不是一個能夠買入後就能夠產生經濟價值的產品,只能靠買賣賺取價差,買黃金不如買礦業類股,所以也不考慮。

前段時間看雜誌有位可轉債的達人Albert,他大力推廣可轉換公司債這種產品,兼具股票與債券的性質,在上漲時可以賣出賺取價差、下跌時可以當作債券,這種獲利可期虧損無虞的商品聽起來多麼美好,但實際市場上交易量過少,流動性不佳的問題會使得買賣折溢價嚴重,若抱著持有至到期日的報酬率太低也是損失了該筆金額的機會成本,所以評估後我仍是敬謝不敏。

這一兩個禮拜認識一位在房地產有一番成就的朋友,他對我說投資房產比股票更好賺且穩定,花了一兩個小時終於說服我這點,因為買入的房價決定了,之後的收入跟支出也都是可預期的,所以自然比動盪的股市更為穩定(況且在租賃這部分他集中做學生市場,往往一住就是三四年,房客畢業後還能介紹學弟妹入住,空房率自然不高),他個人已經有兩間事務所跟一些房客的事業,也建議我退伍後可以考慮加入他的事業。但對於房產我是一竅不通,相關的法規跟看屋、看路段常識我完全都不具備,加上入門門檻過高,也不算是當下會投資的選擇。

如今我是朝投資股市這方面在研究,當然光是股市就有超多種領域跟方法了,一旦手足無措要血本無歸也是輕而易舉的。目前心目中的理想投資方向是買入ETF以及獲利穩定市占率高的龍頭股這兩點,不做當沖及波段買賣,也不嘗試技術分析及預測市場動向,對我來說,安心亞是個漂亮的女生「安心」是個人投資中最重要的兩個字。
也因為現在在當兵,不能每天盯著盤看也是一種練習,畢竟投資是為了提升生活品質,而不是搞得整天神經兮兮的在那裏活受罪。

除了定期定額之外,也得耐心等到股價落到便宜價再單筆加碼購買,要手上有錢忍住不投入股市並且看著市場漲跌的確是件難事。

總之本文的重點如同標題,知道的才去做、不知道的不要去做。

而巴菲特也說過:「成功的投資有時需要甚麼也不做。」

零股+鑫豐證券=小額投資人的好幫手

















當景氣好轉時,電視就充斥著各種金融機構的廣告,很多是我不以為然的,沒有任何明確的內容,卻喜歡用令人動容的小故事來表達金融機構的親和力,如大眾銀行那個一位母親長途跋涉探訪女兒、摩根富林明的那句:"用心、找到人生的每一個多頭格局。"等廣告,在裡面我完全看不到任何重點,只有想讓收看的人有究甘心的想法而已。

相較之下,7-11近來的兩個廣告好上太多了,不但強調統一超雇用弱勢族群、收購在地農產品,也間接打了職棒球隊的廣告。

扯遠了。

在之前我提到過若是要買基金,會選擇低成本且績效又贏過市面上一半基金的指數型基金。而若是要購買的話會建議以股票方式購買會好過利用定期定額買基金的方式去申購。原因有以下兩點:

1.成本低廉,就算是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一年的費用也要0.5%手續費+0.2%管理費+0.36%經理費(大約)=1.06%上下,加上若是投資金額達不到各銀行設定下限的話(如每次手續費下限50元、年度管理費下限200元等等),實際要付的成本更高,雖然說已經比主動型基金的2~3%便宜不少了。但若改以股票方式交易的話,買入只需要付0.1425%的手續費(賣出的時候需要付0.1425%手續費+0.3%的證交稅,但不賣的話就不需要支出,比起基金放著不動都要付費的結構好上不少。)。而在相同的績效之下,越低的成本也代表著越高的報酬率。

2.隨時可以買進賣出,不像基金申購要設定扣款日,贖回有時候還要等上幾天,操作上的便利性比起基金來說更高。當然這是一把雙面刃,投資人在情緒上也得不受短期漲跌影響才可以。

但一張0050就要五萬元左右,對於小額投資人並不十分親切,而若無法每隔一段時間買入也沒辦法達到定期定額的要求。所以可以選擇使用購買零股的方式來持有,如這個月每股0050是50元,就以3000元購買60股、下個月每股漲到了60元,就買50股這樣,來達到定期定額的效果。而因為0051、0056及0057的交易量不大,所以買賣折溢價可能較大,故還是比較建議買賣0050。

而不僅是買ETF,就連個股也可以用零股的方式來買賣,一張鴻海要13萬多、宏達電要40幾萬,但如果用零股的方式,我們只要花幾百元就可以投資任何一支個股,也不用擔心自己口袋不夠深了。

個人是選擇用折扣最多的鑫豐證券開戶,手續費是打1.7折,也沒有手續費下限的設定,不足一元則以一元計,成本比起其他家券商可說是相當便宜。

但唯一的缺點就是鑫豐證券只有在台北雙連捷運站附近有據點而已,對於要開戶的外地人來說就略嫌不便了。

總結目前要購買國內的股票,鑫豐可以說是成本最低廉的選擇。當然,有很多理由是可以不選擇這家的(如據點過少、該券商資本額過小、其他券商看盤軟體使用較為便利、不在乎這點小錢等等),只是一點想法分享而已。

手續費折扣一覽表

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第199天



路還長得很,即使機車已經賣掉了還是要繼續走過去。

放假是拿來放空跟養肝的,有時候聽到手機鈴聲就覺得很煩,說不定又是哪個人打來問事情或是交代收假回去要做的東西。

收假前心情不好,甚麼也懶得說。最值得期待的就是領薪水、算假期、數日子。

長輩耳提面命說要規劃未來,而最不想去計畫的就是未來的這137天。

下次見。

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

三種定期的投資方式




對於手上錢不多,但每個月有固定收入的死老百姓來說,定期投資可以說是強迫儲蓄累積財富最好的方式了。

而除了最常見的定期定額之外,還有另外兩種定期的投資方式,分別是定期不定額跟定期定值。

這三種投資方式各有不同的優劣,也是我這段時間在思索的。以下稍微簡單說一下,畢竟很多人都知道就不用我來裝懂了。

1、定期定額就是每隔一段固定的時間就投入一筆固定的金額,最常見就是基金投資大多以這種方式,是最簡單的基本款,如:每個月26號投入3千元。這方式的好處在於不受投資者情緒影響而做出錯誤的判斷。




價位


投入金額

單位數

1


10


3000


300


2


12


3000


250


3


15


3000


200


4


8


3000


375


5


6


3000


500


6


10


3000


300


總計





18000


1925


均價


9.35


總值


19250


如上表,這種高價位時買入少點單位數,低價位時買多點單位數的做法,有助於降低平均成本,比起每個月固定買入幾個單位數的做法來得更具效益,若如上表的價位每期買入300個單位,六個月後也只得到1800個單位,而投入的金額也是高於上表的18300。

2、定期不定額就是每隔一段固定的時間投入一筆不固定的金額,金額大小就依照投資者的喜好去拿捏,在看好後勢會漲的時候投入多一些、看跌的時候少投一些;也可以做所謂的高點減碼、低點加碼。假設我認為某個價位已經是相對高點了,那麼我就投入少一點的金額,在相對低點的時候投入多一點金額。

月份價位投入金額單位數
1103000300
2122000167
315100067
484000500
565000833
6103000300
總計180002167
均價8.31總值21670

以這種方式投資,因為高檔減碼低檔加碼的程度大於定期定額,所以績效比定期定額好上不少,但這種方式的缺點較與人性衝突,很少人能理性地做出這樣的決策,況且在長時間的多頭與空頭市場下,很難去判斷出現在到底是相對高點還是低點,若市場趨勢一路向上不停,那麼不斷減碼的成效就可能遜於定期定額了。

3、而定期定值是在每隔一段固定的時間投入的金額恰巧使得投資的總額以一定的數量增加,聽起來比較複雜,但也是一種逢高減碼逢低加碼的做法,假設第一個月投入三千元,就設定第二個月我們投資的總值要達到六千元,之後每個月投資總值就以三千的金額增加。

月份價位投資現值需投入金額單位數投入後總值
110030003003000
212360024001606000
315552034802909000
486000600075012000
5690006000100015000
610250000025000
均價8.35總計20880250025000
看起來這種做法比上面兩種賺得更多,但缺點就是在現值大幅縮水時必須投入大筆金額補足每個月的目標總值(如表中第四、五月的時候),而在大漲的時候總值往往超出預設而不能買入(如表中第六個月),而若要強制符合總值變化的話更是需要賣出部分單位數,雖然做到部分停利的動作,但這在不斷上漲及下跌的市場裡卻相當挑戰人性(跌勢中不斷加碼投入、漲勢中不能買入或是得賣出)。

根據不同的市場情形,這三種操作模式的績效也都會各有優劣。

在盤整或經歷市場循環的時候,定期不定額和定期定值因為逢高加碼逢低減碼的程度更大,所以將帶來較豐厚的報酬。


在市場不斷上漲的時候,因為定期不定額和定期定值逢高減碼,所以參與上漲的部位比定期定額來得少,所以定期定額將有比較好的績效。


在市場跌跌不休的時候,定期定額和定期定值由於不斷加碼,將使得損失更大,當然這可以解釋是降低平均單位價格,但若是長達三到五年的空頭,定期定額的方式反而比較令人感到安心。



而在股票方面,則可以利用買零股的方式來調整每次購買的單位數。

好像又是一篇枯燥的文章......這種東西到底要怎麼寫才會有趣啊...
以上是個人的看法,雖然說國內大多的基金都只能使用定期定額法投資,但若金額大於一萬,也可以自己下單筆來做定期不定額或定期定值投資。

第一次套牢就上手



連自己都佩服自己,有辦法達到一個月31.2%的報酬率,而且還是負的。


四月初,華映的新聞上了報紙的頭條,許多投資人大罵該公司,使得股價瞬間跌停,過了幾天還是沒有停止的趨勢。


我腦海馬上浮現"危機入市"、"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這兩句至理名言。

再說,當時一張華映不過3千多元,花一萬元買個三張都還有剩,於是我就不假思索地投入了,便抱著難過的心情收假。(收假的心情自然是不太好的)

當時是以3.31買入三張。

過了幾天有次出外洽公,在店家的電視上看到股價剩下3元,想說沒關係,跌掉一成還可以接受。

這兩天放假回家,上網看一下,不得了了,變成2.29元了,也是連日來不斷跌停,真讓我不禁懷疑,這股票到底會不會下市...


目前未實現損失已經到了三千多元,對我來說也是有點分量了,好在這些都是手上用不到的錢,所以並沒有妨礙到個人的生活層面。


這讓我得到一個體會,無論如何,不要以融資或融券的方式來投資,不僅投資大師巴菲特這麼說,就連投機大師科斯托蘭尼也這麼認為。用手邊多餘的錢來從事投資,我們就可以每天安心地睡覺。


在這筆投資中犯的錯誤就是,我不懂這家公司就貿然地投入,總抱持著危機就是轉機的想法去做,而沒有判斷之後是否還會跌下去。

至於目前的打算仍然是定期不定額投入0050跟0056,也正在摸索巴菲特班的價值選股。

2010年5月7日 星期五

CB快感




恩恩,這圖片...



這段時間常利用網路書局來購買書籍,而最近一口氣購買了東本昌平的CB快感全套八集、機車一族8~11集跟五本Ride(是關於機車的mook),共花了將近三千塊,而老媽看到我買了一小箱的書卻全部都是關於機車的,就忍不住斥責了幾句:



"都幾歲的人了,還在那邊瘋機車。"



"都老大不小了,不要整天渾渾噩噩的,該想想以後要幹嘛,不是在那邊看漫畫玩自己的興趣而已。"


就連今天早上我在看太陽對上馬刺的球賽,他也補上了幾句:



"對啊,就看看籃球打球就好,不要想說以後買重機甚麼的,機車畢竟是肉包鐵的東西,還是汽車比較安全。"



"機車就是拿來代步通勤的就好了。"


又想到大學時有位教授說過的:



"以後我小孩要是長大,我絕對不准他騎機車,因為騎車的風險肯定大於開車嘛!"


---------------



在CB快感這部漫畫裡面,背景是設定在摩托車已經被明令禁止的未來,政府認為機車是危險、不守規矩、破壞環保的工具,而一群熱愛機車的伙伴私下組裝機車騎乘卻被認為是恐怖分子,當時的政府也認為人們的自由應該被限制、群體管理,才能夠使得地球與人類永續共處,畢竟多年前地球會被破壞到幾近毀滅也都是人不安分守己的原故。



年輕主角本來是個墨守成規全然接受官方思想的男孩,但在一次偶然接觸機車的情況下卻深深地被吸引,內心也在渴望與守法的矛盾中猶豫,一位經歷過大眾都騎著機車的時代的老人這麼問他:



"那你有沒有想過,被禁止的行為真的是不對的行為嗎?"


在裡面,主角們從古老的掩埋場中挖出老舊的機車零件與引擎(CB92、CB750、GT350等等),把這些視為寶物並組裝完成,在故事裡頭玩車的環境條件遠比現在惡劣,卻能令他們甘之如飴且瘋狂著迷。



PS:CB是Honda的一種車系名稱,算是街車的代表。



-------------------



看著這些故事,總能讓人重拾一些赤子之心,後來我瀏覽了Honda的官網,看到在CB223S的網頁上寫著Enjoy the CB life,不禁讓我思考,與這標題相呼應的是甚麼?



CB1100的PV



摩托車進行曲


對於不能體會的人再說一百次也是多餘的,這與風險無關、與速度無關,騎車就只是為了快樂而已。

2010年4月24日 星期六

53.8802%




當兵真的讓我感覺跟世界很脫節,很多在放假時候看到的東西與人分享,都得到一聲"你lag了,這好久以前就有的了"的回答。



到了放假也完全不知道要做甚麼好,窩在電腦前面,睡覺睡了兩天,又差不多到了搭火車的時間。



有些時候覺得生活變得相當乏味,該需要一點可以提振精神的東西了,很想買些書籍來看,但博客來調貨的速度總是比收假的速度慢。



每幾個小時就會點選退伍倒數計時器來看看,那百分比的小數點是不是又多了一些,當別人都說現在當兵多爽多涼的時候,我卻連笑都很困難。



抱怨也是多餘的,沒有任何聽來可行的方法可以讓這155天被消泯掉。



一而而三地對自己說"",到底是想要說服誰?



下次""換上便服時,就破150天了,只好無可奈何地安慰自己。



面對94日的刑期,唯一期待、可喜的是,有61天的假,即使這段時間,單位詢問交代事情的電話還是不會停止,就算如此,它仍算是假日。

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基金的迷思-三千元投資全世界?



從去年底開始研究起投資到現在,雖然功課沒有做很多,但慢慢地有一些關於個人的想法了,而在單位裡面的空閒時間常會拿書起來看,所以前陣子跟一位退伍的學長通電話,他問我若想定期定額買基金,有沒有什麼建議,因為他除了知道每個月花三千就可以做投資之外,什麼都不清楚。



我反問道,那你現在手邊有多少錢?因為在投資之前,最好還是有一小筆儲蓄,才不會在需用錢時,使得投資計畫中斷,雖然說投資基金的門檻極低,但並不代表它就可以貿然投入。



我說,長期來看,一年平均有十個百分比的投資報酬率就算不錯了,就是假設你一個月投資三千,一年三萬六的本金,大概可以賺三千六左右。但對方卻覺得怎麼那麼少。這讓我發現,許多剛踏入投資領域的人,對於報酬都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當看到09年許多動輒50、60%以上的績效時,一年10%的績效會相當令他們失望。



我認為,會讓投資人對於報酬有過高的期望這點,許多理財書刊、專家要負上很大的責任。看過幾本教人投資基金或股票的書籍,都以一年20%的績效來畫大餅,說五年內就可以讓資產成長一倍,就連名嘴鄭弘儀出的書都寫說17年可以讓投資人累積到一億元的資產,在裡面他也是設定20%的年報酬率,但17年來投資的本金卻要高達一千萬元,以平均一年要拿出五十八萬來投資的標準,讓我懷疑這本書設定的讀者群究竟是不是普羅大眾?而20%的年報酬率又怎麼可能會是常態?巴菲特幾十年來的年平均報酬率是24%,這些專家卻教導讀者要設定20%的年報酬?



而我問道對方有想中意什麼類型的基金嗎?回答是因為在電視上看到基金的廣告,覺得很有前景,所以想要買拉美或是俄羅斯的基金。而在這邊我則認為由廣告內容來選擇投資標的是最不智的行為,投資最忌諱的就是沒有主見、或是把別人的說法看做是自己的主見。而也沒有任何基金的廣告會告訴客戶他們的經理人陣容不堅強、績效不卓越、未來不具潛力、週轉率過高或是會收取昂貴的經理費。



而說到收費,我認為這是小額投資人在投資基金上,最吃虧的一點。大多人在購買基金的時候都看過該基金的收費標準,認定自己一年只要付出1~2%的總費用就夠了,但卻沒看清楚,許多次的收費往往有"下限"這個可怕的規範存在,或許有人認為那又差不了幾塊錢,但當個人投資越是小額,基金的費用侵蝕資產所造成的傷害卻是越大。



一般的基金(台灣目前並沒有免佣基金,故以有佣基金來作為說明。)有三項費用,分別是每次購買時所支出的手續費(行員辛苦地幫你從戶頭裡作扣除手續的動作相當累人,給點小費不為過)、經理人每年向投資人收取的經理費(經理人非常努力地幫我們做投資,賺點服務費很正常)以及保管銀行每年要酌收的管理費(把這麼多人的錢寄放在銀行,就像用保管箱要付費一樣,付點保管費也是很合乎邏輯)。



這邊說明,手續費是每次買入基金都需要支出的部份,假設當次投入3000元,手續費0.5%,那麼需要負擔的費用就是15元。(有些銀行或券商會有連續扣款幾次就有手續費的優惠,但情形較為複雜,在此就先不列入考慮。)



經理費是一年付出一次,假設一年後基金總額36000,經理費1.5%,那麼費用是540元。



管理費也是一年付一次,假設一年後基金總額36000,管理費0.2%,那麼費用是72元。



若用以上標準舉例來說,今天定期定額3000元買一檔基金一年,手續費0.5%、經理費1.5%、管理費0.2%,總費用加總是2.2%,也就是當一年過去,本金投資36000,我需要付出792元作為費用。換句話說,若一年投資報酬率是10%的話,我必須扣掉2.2%的費用,屆時將得到7.8%的報酬率這樣對嗎?



但,手續費跟管理費大多有其收費的下限,手續費通常以20、30或50元為下限(視不同銀行券商標準而定),假設以30元來說好了,今天每個月扣款3000元,以0.5%手續費算來,只需要繳15元就夠了,但由於下限的關係,手續費就相當於是1%了;而管理費通常以200元為下限,今天本金36000,0.2%的管理費是72元,但若依照200元的下限收費,管理費就等於是0.56%了。



再重新加總起來,該年度的內扣費用將是3.06%,費用也從792增加到了1102,在以上面假設的情況下,該年獲利只有3600的投資人,竟然有三成以上的報酬是在支付費用,而這還是在該年度有10%獲利的情況下呢。若當績效為負值的時候,這時候經理人就不是幫你賺進財富的幫手,反倒成了在後頭捕你一刀的打手了。



要改善收費上劣勢的方法,不外乎就是提高定期定額的金額,使得費用達到收取的下限,若用以上例子來說,讓手續費確實達到0.5%,那麼就要讓每次扣款大於6000元,想使管理費不高於0.2%,那麼在該基金內的總額要達到100000元以上才行。



有一些初出社會的年輕人,每個月很努力地擠出一些錢來投資基金,像我有位學長每個月以9000元投資三筆基金,在每筆都3000元的定期定額下,他所付出的成本相當可觀,若以前述的收費標準,他每年需要付出3306元;但若是能改成以4000及5000的方式投資兩筆,就只需付出2740元;若以9000元投資單筆基金,就只需付出2376元的費用了。



在此並不是要說只投資一筆基金就好,而是在強調基金的收費標準對於小額投資人是有多麼不利,所以我認為開始投資之前,存錢跟做功課是更重要的一環,讓自己多點本錢與想法,而不是只是傻傻地看著書刊、電視以及報紙上的消息而隨之起舞。



在此先打住,本文最想強調的一點是,基金的確沒有太高的投資門檻,然則對小額投資人的入場費仍舊是高了一些。



後來我建議對方若不想花上太多心力研究及操作卻又想投資的話,就直接去台新銀行開戶定期定額買臺灣50,不過那也是後話了。

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退伍倒數日



您的退伍生效日期是:2010年9月27日零時零分

今天是2010年3月27日,是您入伍的第152天

距離退伍還有184天, 也就是15893510,經過了45.0887%

及格還有50天,欠國家的總是要還的

破百還有84天,請耐心等待

什麼都是假的,平安退伍才是真的




以上是最老梗的算法,像是每天在行事曆上劃個叉一樣枯燥,但阿兵哥卻樂此不彼。



再放12次假就退伍了。(金馬外島最划算,放三次假就退伍了...)



再安全回報116次就退伍了。



再領6次薪水就退伍了。



再看26話海賊王就退伍了。



夜市人生再播130集就退伍了。



再點630名就退伍了。(有些單位可以一天點十次名,光點名就飽了...)



再吃378次噁心的伙食就退伍了。



再剪12次頭毛就退伍了。



再背2次值星就退伍了



再送走33個義務役學長就輪到我退伍了。



再洗12次迷彩服就退伍了。



再擦26次皮鞋就退伍了。



再44次基本教練就退伍了。



再摺126次棉被就退伍了。



再在火車上睡65小時就退伍了。



......總是要想盡各種讓自己感覺時間過比較快的算法去度過...我會再想想的......



明天要收假了,大家下次見。

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卡片別儲值太多錢





照片跟內文完全沒有關係,若要扯上邊的話就是寫文章的人跟照片裡面的動物都是畜牲~



許多人都有使用儲值卡片的習慣,像台北高雄兩地區的人可能都有悠遊卡或是易卡通、常常搭電車通勤的人也有加值的磁卡、7-11的忠實顧客也最喜歡利用i-cash消費可以賺點數跟優惠。



這些卡片在使用上都相當便利,可以省去不少找零的時間,但我覺得這無形中也讓人們更不在乎錢了。



就像許多卡奴之所以變成卡奴,就是因為他們對看不見的實際損失感覺不痛不癢,在爆了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花了這麼多錢,雖然以上這些卡片不會讓你變成卡奴,但也有機會讓錢不知不覺就花掉了,而以7-11的i-cash為最。



悠遊卡裡面儲值的錢跟卡片本身都還可以換回現金,但是i-cash是空卡片本身就要100元,而且一旦把錢存進去,就只能在7-11裡面消費,並且不能拿來抵7-11的代收繳費等等,所以卡片裡面一旦有了錢,總會讓人有"反正早晚都要花掉,不如現在買一買吧。"的心態,配合上消費買多少錢就可以集點數換贈品,吸金的功力堪稱一絕。(而有些如星巴克、ColdStone買一送一的優惠更是讓消費者樂此不彼,直接就增加了統一企業的營收,如果是問投資標的的話我頗推薦統一超就是了,雖然現在要70幾塊不算便宜。)



我認為使用i-cash最有趣的心態就是在儲蓄的時候存多了會說"反正我只是把錢放在裡面而已,也不會減少,這次買的又沒多少錢,不算是消費過度。"然後在花的時候就想"早晚都要花掉,反正就算花了,錢包裡面的錢也沒有減少啊。"這種又沒有虧到的論調卻讓我們花了不少。



所以變成有不少人為了點數跟優惠,願意多花些錢去7-11買泡麵、飲料,而不願意去隔壁的頂好或是全聯買打折後的商品,這兩者的差別往往是一成以上的金額。



而且卡片也有遺失的風險、體積輕薄短小也容易隨手放著就找不到了,況且這類卡片上面沒有記載著個人資料,只要一旦離開身邊,物主的身分就無法辨認。



所以我認為卡片雖然便利,但也不需要儲值太多在裡面,好讓我們每次儲值都確實感受到是在消費的,而就算遺失了也不會損失太多。想想若是掉了一張裡面儲值兩千元的悠遊卡、一張裡面是負15元的悠遊卡,哪張你會比較心疼?(話說我常常把悠遊卡跟易卡通坐到變成負值...因為太小氣每次都只儲一百...)



我個人非常小家子氣,所以常常一次只儲一兩百元在i-cash裡面,雖然這樣好像就失去了原本節省結帳時間的用意(因為每買一兩次東西就要儲值一次...反正更浪費時間了),但是這也讓我對於開銷更能夠斟酌,一方面的優惠跟點數也沒有少賺到。



所以我會建議在使用這類卡片的時候,一次儲值5百到1千就很夠用了,很少人會一次在7-11買上千的東西吧(遊戲點數不算的話...)、而悠遊卡通常也夠坐上十天半個月了。



比起開源,我覺得以目前來說,節流是更容易去執行的部分。畢竟投資一定有風險存在,節約則是百分百確定錢能留下來的。



而王永慶也說過:「省下的一塊錢、才真正是賺到的一塊錢。」

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投資未來



在國軍刊物的其中一期看到一個小故事,裡面說甲乙兩人每天挑20桶水到城裡去,都可以賺到20元,有天甲對乙說:"我們每天挑水只能賺那20元,不如我們來設置水管吧,到時就可以裝上水龍頭賣水了。"乙就說"可是要是我們去挖地裝水管的話,就沒辦法每天賺到20元了。"後來甲每天只挑15桶水,剩下的時間拿來設置水管,而乙仍然每天挑20桶水,幾年過去,甲開了自來水公司賺了大錢,乙則繼續挑著那20桶水。



這故事表達的是,做事情要有遠見,為未來做決定,而不是短視近利。



近來市面上充斥著兼職的風氣,很多人花上大筆時間心力經營網拍、直銷等副業,以期在年輕時就獲得不錯的收入,但副業收入往往不見得穩定,而蠟燭兩頭燒的情況下也影響了正職的工作效率,有時間去搞副業的話,為什麼不多用點心把正職做得更好以求升遷呢?要是認為副業更有搞頭,那不如就辭掉工作,把副業當做本業吧。是故,我一直不能接受副業的工作方式,總覺得那是種目光如豆的行為,即使聽來有些武斷。



而個人認為,投資自我,是每個人一生都應該持續有的習慣和態度。



自我投資或許要花錢、也或許不用,而要做甚麼事才能算是自我投資也其實很主觀,廣義來講,只要是能讓個人的生活更豐富,那麼不論是學書法、看A片、旅行或是玩魔術方塊等等都可以算在內。(真的有人以看很多A片寫心得文章經營blog為職業...)



以個人為例,目前由於在當兵,所以常常在網路書店買書帶回營區在有空的時候閱讀,也把握有空的時間做些伏地挺身之類的運動,所以在此閱讀跟運動都算是自我投資。



若有明確的自我投資想法,那麼就應該在每個月的預劃支出中,為自我投資預訂一定的開銷比例,譬如健身房的月費、月刊的費用等等,一旦食衣住行等各項目的支出有個大概的輪廓,那麼在金錢管理上就可以更有概念,搭配記帳的習慣,就不會有不知道錢跑哪去的問題。



但自我投資並不是漫無目的的娛樂,它必須要讓你獲得經驗、能力或是知識等實質有幫助的東西,而不是說今天跟朋友去吃吃喝喝唱KTV也可以算在內,但如果你想學習應酬技巧、參加歌唱比賽就另當別論...所以到底做一件事能不能算是自我投資,說到底還是個人的主觀認定。



軍中有人因為收入穩定,所以不怕沒錢花,一放假就到處玩樂,成了標準的月光族;也有人致力於存錢,以致於放假的時候整天窩家裡或是網咖,而沒有其它的社交活動,久而久之就與社會生活產生疏離,這兩者的態度我都不太推崇。即使後者就有人說他一個月完全吃軍中不花飯錢、放假回家就打電腦所以只花不到五千而且手上已經存了幾百萬,我也毫不羨慕這種生活方式。



投資未來就像拾穗一樣,不可急躁也不能停下,而籃子裡長久累積下來的成果將成為你終身的財產。

這光頭怎麼這麼帥
















無名到期很久了也沒有再去續約,就好像龍祥電影台沒有錢買新的影片只能一直重播少林足球一樣,我也只能一直放舊的東西配上毫無新意的文字來唬唬人,祝大家虎虎虎生風。

這是大一下的時候,一晃眼也四年了啊,那時候覺得無聊就去理了個光頭,過幾天在系棒練打網的時候拍了打擊姿勢的影片,到了現在回味一下,果然是一點長進也沒有。

旁邊說話的是徐一輪跟俊智學長。

當兵放假的時間應該是很珍貴的,我卻不知道在瞎忙甚麼...像是意料之外突然養了兔子,還有預計學習投資之路也一波三折...有空再多做敘述,應該沒甚麼人想知道吧XD

役期甫剩下不到兩百天了,安裝進度到了41%,可以再快一點嗎?

2010年2月17日 星期三

記帳很重要




就像打麻將也要把輸贏記清楚不然有爭執會很麻煩一樣。



在上一篇文章裡面說到節流的重要,而我認為記帳則可以為節流帶來絕對的幫助,更可以常常檢視自己財富的健康情形。



一樣地,大學時期的我也曾想過要記錄自己的開銷,但往往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總是想反正只要在花錢的時候考慮清楚就可以了,根本沒有必要做這麼麻煩的事情。



但有時候還真的不知道錢都花到哪邊去了,為什麼總是一天只吃兩餐,但錢還是留不下來?



記帳,可以清楚了解每個月的開銷以及內容,更可以讓預畫將來每個月的收支情形,而讓我們更容易達到短、中、長期的理財目標。



例如我可以知道每個月花上多少錢在飲食上面、多少錢在交通費上面,而與之前月份產生了變化又需不需要做甚麼調整?下個月有甚麼節目需要額外的支出?一旦開始了計劃收支的動作,我相信每一天可以逐漸變得有計畫,不會再有擔心成為月光族的問題出現。



如果是每天都可以用到電腦的人,很建議使用記帳軟體,可以很清楚地記錄收支的內容、花在各項目上的金額及比例,還有月份中各項目的變化,網路上有許多可供下載的免費程式,也有分成單機版跟線上版的,線上版的就是只要能登入網路,不管在哪邊都可以記帳,而單機版就比較適合每天都會碰到同一台電腦的使用者(像我當兵就不太適合使用)。



若沒空使用電腦記帳,則可以用筆記本來記錄,雖然不若電腦方便,但可以隨身攜帶且配合自己喜好的格式去使用。或者是現在很多手機都有簡易的記帳程式可以利用,個人目前用的Nokia手機就有開銷經理這款應用程式,功能雖不強大但還算堪用。



總之又是沒甚麼內容的文章,因為講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差別只在做與不做而已,而這種觀念的建立,我覺得比很多事情都重要。



馬克吐溫說:「開始的訣竅、就是開始。」


而既然開始了,就繼續保持吧。共勉之。

2010年2月16日 星期二

不開源、就節流



常常聽到的"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正是說明了妥善管理財富的重要性,但像我這種還沒開始工作的人(如學生、軍人或待業中)常常會認為現在沒甚麼收入,當然也不太有理財的需求和必要,"沒有財也沒辦法理財。"聽起來煞有道理,但我覺得未必完全正確。



要成為一個有錢的人,"開源節流"絕對是必須奉行的準則,兩者缺一不可,開源不見得每個人都辦得到,但節流這點是絕對沒有進入門檻的。



以我個人大學時期為例來講,每個月家裡有給八千到一萬元的生活費,加上寒暑假跟平常偶有的打工,即使是在消費比較高的台北應該也是夠花了,但我大學四年下來卻毫無儲蓄,更常有需要跟朋友借錢度日的時候...理由當然不外乎是開銷太大。



而同樣的身分,我卻有同學於在學期間利用家教的收入,不僅可以養活自己,更在畢業後有一筆不小的積蓄,更厲害的是,連每學期的學雜費都是自己賺的,換言之,他自上大學後就沒有再跟家裡拿過錢。



這其中的差異,除了收入的差別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儲蓄與否。



以前的我,總是會想著月初就會有錢可以領了,所以常常會以"這個月還可以花多少錢,買多少東西。"的這種想法來看待可以運用的錢,有時候想購買貴一點的物品,更會在月初最有餘裕的時候就不分青紅皂白地買下,也不管之後有沒有足夠的生活費度日,抱著"時到時擔當、無米煮番薯湯。"的心態,總是寅吃卯糧,更嚴重的時候還會跟朋友借錢來買,等到下個月領到生活費的時候再還。現在我很慶幸沒有辦過信用卡,要不然現在可能就是卡奴了吧。



所以我認為就算是學生,也可以藉由省下生活費的一部分來達到儲蓄的目標,就算一個月只存500元(個人目前認為儲蓄最好至少占收入的一成,譬如一個月生活費有一萬就存個一千,但個人觀點不同,在此就先從比較容易達成的五百開始。),光是大學四年下來也可以有一筆兩萬四千元的小錢了,幾乎快是一個大學畢業生找工作的起薪了。



而一旦養成這種儲蓄的觀念,對未來的生活肯定是有更大的助益,假設之後工作,我們每個月可以存下一成的收入,那麼我十年下來就可以額外存下一年的收入了,而儲蓄的比例越高,累積財富的速度當然也越快(我覺得這句話真的是冗言...)。



除了每個月的定期儲蓄之外,生活上有許多被我們浪費掉而不自覺的小錢,都是可以積沙成塔努力的方向。在此舉幾個例子:



1.在超商ATM提款的手續費,雖然說一次才六塊錢,若領一千元也僅是占0.6%,所以我們往往不會在意,但現在國內大多活期存款的年利更低,只有0.2%左右...會發生這種情況通常都是衝動性購物臨時找不到郵局提款機等等的...所以慎之慎之...



2.銀行跨行轉帳所匯的17元手續費,若是常常網拍購物的人應該很有體會...



3.被封面所吸引所購買的雜誌書籍,也動輒一兩百元。



有些聽起來很繁瑣,可能會有人以懶得這麼做的理由來帶過,但覺得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常常為了貪圖那點方便而花了許多錢(像是懶得去找二手的教科書而以原價在書局購買新品,價差往往有一半或以上。)



而近來頗有體會的也有一件事情,因為女朋友在英國唸書,所以電話費變得是很需要去計較的一筆開銷,那時候從網路上找到可以購買儲值點數的電話卡,只要手機輸入卡號就可以以優惠的價格撥出通話,但因為還要先在網路上購買並匯款、在每次撥出之前還要輸入1.20個數字才可以使用,一開始我也是覺得麻煩而不太想用,但使用之後才覺得省下來的通話費還真的不少(現在打英國手機一分鐘通話只要6元,而且還是以每六秒計費。),況且只要把卡號先儲存在電話簿裡面一次撥出也不是甚麼麻煩的事。



因此,想省錢就不要怕麻煩,是我很有體會的一個想法。因為現代人的生活實在太方便了,變成我們不知不覺提供了很多手續費給那些方便我們的機構或工作者。



但強調儲蓄這點絕不是要我們過得過份小氣或是刻苦,因為今天的儲蓄是為了明天的支出,沒有人可以強迫你做出不願意的改變,在此引用台大邱顯比教授的文章段落:「如果生命是一條長鏈,你希望每一環都有它的光彩,還是平凡的環扣盡頭結一顆大鑽石?想要累積財富,不外乎多賺錢、少花錢、妥善投資。但是要多賺錢、少花錢往往必須犧牲部份生活品質,甚至家庭關係。你有沒有想過一輩子的錢要甚麼時候花?你喜歡二十五歲的時候花10萬塊錢自助旅行,用兩個月走遍歐洲;還是把這筆錢存起來,到六十五歲時坐頭等艙去歐洲,住五星級飯店?你願意一輩子省吃儉用,老的時候積了很多錢;還是把錢平均花在生命的每一階段?」


很沒有結構的一篇文章,但想表達的是適當(而不過當)儲蓄的重要。

2010年2月13日 星期六

我沒有錢可是我有身體



想完成的願望總是太多,我想每個人大概都有做過發財的美夢,就算不是大富大貴,也希望生活能在有餘裕的情況下按自己的意思去過。



國中時候補習班老師問班上同學未來想當甚麼人?有人說英文老師、有人說醫生也有人說律師,還記得很清楚我答了很爛的富翁兩個字,老師問我如何辦到,我當然說不知道...



總認為理財是成年有工作之後的事,也一直很稱職地當個錢包價值兩千元但是裡面沒有錢之類的月光族,即使大學念的是商學院也不太把投資學放在眼裡(所以當然得重修...)。



大一的時候幾乎是每位新鮮人最有鬥志的時候,每個人都很慎重地選了學分、安排了像是吉他研究社、證券研習社、學生會等等的社團活動。(話說我大二的時候想找機研社來加入但是校內沒有這個社團...)



扯遠了。



只是大學時期身邊的學長或同學都不乏有人接觸投資,雖然有好幾位都賠錢做收的樣子(更有甚者聽說有到六位數...,真是財力雄厚),但他們至少都有了某程度的社會經驗吧...當然也是有人賺了點錢。



當時同寢的學長花幾千元買了支雞蛋水餃股,然後跟我說這樣可以有動機每天看盤或做技術分析等等的,對於所學也很有幫助,聽來不無道理,當時我也受到某程度上的激勵而產生了做功課的打算,還一度把ptt的stock板加到我的最愛...但後來一看到茫茫股海...陽線陰縣上影線下影線就頭疼,不如叫我去看楊宗憲孫淑媚...也就不了了之了...



後來畢了業準備當兵,開始想著要怎麼規劃退伍後的生涯,總不能再以泡麵度日或請鄰兵以財力支援我吧。而在入伍前的一次逛書店,看到了一本書"20多歲決定一生財富",才讓我突然有種不能再渾渾噩噩下去的想法(說覺悟似乎有點太嚴重)。



之後這段時間,也找了一些理財刊物來看,像是商周、智富或是一些基金股票方面的書籍來看,畢竟還算是商學院畢業,內容大致上都還是可以理解,當然一些專有名詞或英文縮寫也是得查一下...



又扯遠了。



在很久以前我有開過個叫做銅臭味男孩的文章分類,那時只草草轉貼了幾篇投資人錯誤觀念的文章就沒下文了,想來又是該做點功課的時候了。



曾經一堂人文通識課的老師很自豪地勉勵自己也勉勵我們說"一切不合理的事情到這裡為止、一切合理的事情由我開始。"也真的希望"怠惰的我到此為止、認真的我從今開始。"



這個文章分類不敢說可以寫得多好或是沒有錯誤,但一些體會到的觀念或許可以自己當作筆記也分享給朋友。

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

英國狗


標題不是罵人的話。



不知道是不是天氣比較冷,在英國看到的狗是長毛的比較多,跟台灣的差異滿大的。(話說連薩摩耶犬乾淨的程度也差很多)



飼主是幾位中年人,好像愛狗人看到別人喜歡狗也會很開心,一邊聊天一邊讓人拍照。



地點是在觀光客很多的莎士比亞小鎮。我反而覺得莎拉波娃小鎮會更吸引人。








沒甚麼毛的狗就跟主人一樣也得穿件衣服再上街了,儼然是衣冠禽獸。




看,連拍照都不會亂動。 






而這隻狗就完全不一樣了,怎麼叫牠就是不屌人老母,真的是很有Guts.


你在青三小...


而這隻毛很蓬鬆的狗走起來就像個毛球在晃動一樣。


這三隻狗也很特別,從來沒看過這種類的,而且從頭到尾沒有動過一下,真是值得站哨的弟兄們多多學習。

然後又沒甚麼重點的結束了。反正今天就要收假了...

而依照我的程度大概只會拍這種東西而已...


還有Vespa跟我們櫻董最愛的哈雷。櫻董,你說是吧?(現在網頁文章內要加上這種互動式的對話才夯,不然根本不會有人屌你老母。)



本日我最屌是這隻會自己牽自己的狗,當主人在市場攤販旁邊挑選肉品的時候,牠就這樣叼住自己的拉繩,而且個性也很親人,真了不起,許多管不動的小孩應該會向牠看齊才是。